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22)07-0013-07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220701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一个历史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三个历史决议均契合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需求。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矢志不渝地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理论逻辑,为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理论指引。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逻辑,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认真研究分析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一、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理论逻辑——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与形成 百年党史中,以中共中央名义就历史问题作出决议只有三次,这三个历史决议虽然诞生在不同时期,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都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人民奋斗、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又集中统一了全党思想;既立足于以史为鉴,又着眼于开创未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历史决议与时俱进,从本质上讲,是知与行相统一、历史与未来相衔接。从理论意义上看,三个历史决议与三次历史飞跃是历史节点和理论逻辑的耦合,三次历史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1945年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主要是对遵义会议前的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系统、科学的总结,是以弄清问题、解决路线是非问题为宗旨,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服务,使党的事业发展更加顺利。[2]第一个历史决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相关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推动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历史决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更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萌芽期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题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的谈话中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3]2721981年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深刻总结,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团结,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作出明确而坚决的规定,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战略的科学制定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成长期的重要牵引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4]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党百年来的历史成就和经验,但也指出改革开放后“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及“七个有之”和腐败等问题。[5]这些问题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再次得到明确,为全党统一思想再出发扫清了障碍。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在前两个历史决议中已基本解决,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6]第三个历史决议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7]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容来看,理论逻辑走向成熟,理论形成机制得以突破,理论主题得以拓展,理论体系得以完善,理论地位得以提升。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道:“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围绕“站起来”这个近代以来的历史课题展开,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命题。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有关国体和政体的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香山主持“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当时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向富起来伟大飞跃的行动指南,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二次飞跃”[10]。第三个历史决议对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展开论述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11]第三个历史决议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2]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5],以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16]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