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22)05-0089-17 一、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建构 (一)现代语境中的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也称“认同政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它最早由蕾妮·R.安斯帕琪(Renee R.Anspach)于1979年提出,用于描述由残障人士发起旨在改变自身所处社会对残障群体认知的运动。①如今,“身份政治”这一术语已被广泛地用来描述多元文化主义、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同性恋权益运动、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种族或民族冲突、文化激进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等。同时,“身份政治”也常被用来分析一系列基于文化及身份(认同)因素而发生的政治动员行为。②概括而言,身份政治主要指人们基于对一些群体的认同而产生的政治态度、倾向,实施政治行为的现象及过程。③对于身份政治的内涵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身份政治以(身份)认同为前提和基础,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进行组织、动员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这也是身份政治区别于公民政治、阶级政治以及其他政治形态的关键特征。④其二,在国家共同体内部,身份政治以身份群体(identity groups)⑤为基本组织单元,即身份群体(而非个人)是身份政治的行为主体。其三,身份政治的焦点在于为社会中的少数、弱势、边缘及非主流群体(如少数民族、黑人、女性、同性恋人士、残障人士)争取享有与主流群体平等的权利。因此,身份政治本质上是一种权利政治。⑥其四,身份政治强调的是差异而不是共性,⑦它主张以特定身份为优先考量乃至政治判断标准。⑧由于身份政治关注和强调不同文化身份差异应得到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因此,身份政治也是一种差异政治。即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说的“承认的政治”⑨。 (二)多民族国家语境中的国家认同建构 现代国家即“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主要是由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所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multi-nation state)。从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民族与国家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国家认同问题的产生、演变来看,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其实就是多民族国家内的不同民族群体或族裔群体是否认同国家的问题”⑩,也就是阿尔蒙德等人所说的一种关于“集体忠诚冲突”的问题。(11)因此,在多民族国家语境中,国家认同主要指国家共同体内部不同族类群对民族国家的认可、归属、忠诚及支持等。而国家认同建构就是塑造和巩固国家认同。具体而言,它是关于对国家认同“为何建构?”“由谁建构?”“从何处建构?”以及“如何建构?”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12)首先,获取、维持和提升合法性是建构国家认同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多元、异质民族群体的普遍存在,使得国家共同体“往往面临竞争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建构谋划”(13)。其次,国家认同建构需要基本的要素,既包括血缘、宗教、习俗、历史、语言、神话、集体记忆等原生性要素,也包括以政治性为主要特征的领土与主权、政治体系、法律秩序、公共规则等制度性要素。(14)再次,国家认同建构是一个认同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最后,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或固定的模式,主要包括:“通过同化或排除其内部民族而将自己变成单一民族国家”,机械地创造和强化国家的合法性基础的“同化主义”模式;主张充分肯定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积极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存续及其多元化的民族(族群)认同并实行多民族联邦制(multination federalism)来建构国家认同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尊重和承认多元认同并对他们进行必要整合的“超民族或泛国家认同”模式。(15) (三)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内在联系 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建构两者之间既对立冲突又相辅共生,是一种既互斥又互构的关系。 一方面,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建构之间存在着对立冲突的一面。身份政治强调不同身份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要求彰显和承认本群体“自我”较之于其他身份群体“他者”的价值独特性乃至优越性。因此,身份政治具有强烈地打破民族国家共同体“同一性”或统一性的内在冲动。(16)不同于身份政治强调“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或个性,国家认同建构以涵盖所有身份群体在内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为单一对象,要求不同身份群体成员摒弃狭隘的群体认同和忠诚,“以普遍共享的情感、价值与信念等文化观念为基础,通过建构平等、普遍的公民身份,在民族国家的政治边界内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国主义与国家忠诚”(17)。这就决定了在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国家必然致力于培养、塑造和巩固多元化身份群体之间的共性而消抑其特殊性与差异性,使身份政治形成和存在丧失最基本的时空条件,一些身份群体因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或日益被边缘化,甚至被同化。 另一方面,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建构之间也存在着相辅共生的一面。首先,国家认同建构是身份政治存续的必要条件。国家认同建构为不同身份群体的身份政治活动提供了限定性的边界或“外壳”。“共享的国家认同是实现差异的文化身份与认同的基础”(18),身份群体的身份政治活动要想实现政治诉求,国家认同建构所不断创造和提升的社会共识与普遍正义是不可或缺的。其次,身份政治促进了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巩固。其一,身份政治能够矫正现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歧视,改善少数群体遭受排斥和边缘的状况,从而为少数、边缘及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提供正当性支持。(19)其二,身份政治“能够在政治组织和挑战霸权话语中成为发挥作用的因素之一”(20),“使社会斗争沿着不同路径并在不同水平上发生,为更大的斗争准备了客观条件和理论条件”(21)。其三,身份政治的发展推进了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承认的政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理论和哲学成为共同体建构和寻求团结的思路。(22)可以说,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身份政治这些方面积极功能的发挥。 二、身份多元性:印度国家认同建构的客观现实 国家共同体内部普遍存在着的宗教、民族、语言、种姓、文化、地域等身份多样性,是现代民族国家进行国家认同建构所面对的客观现实。“印度的多样性是惊人的”“是摆在表面上,谁都看得见的”。(23)在印度种类与数量众多的多样性中,宗教、语言、民族和种姓构成了印度多元身份(认同)的主要维度,是影响印度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性身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