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7320(2022)05-0117-14 DOI:10.14086/j.cnki.wujss.2022.05.010 中国文学史著作,如果从林传甲编印的《中国文学史》算起[1],虽然不过百余年历史,但随着现代学科的发展,百余年间不同类型、规模、性质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蔚为壮观,达千余种。它们以各自的立场、角度与范式叙述几千年的中国文学流变史,为读者提供走进文学历史长河的话语路径;但是,在那些白纸黑字实实在在的叙述背后,事实上还存在着一般读者所看不见的历史内容,即本文所谓的“空白叙事”。 中国文学创作具有几千年历史,但中国文学史编纂不过百余年,所以本文所论述的中国文学史空白叙事,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文学史学现象,探讨它的生成、特点与价值等,必须在20世纪中国这一特定时空场域进行。如果离开这一具体时空,普泛化地谈论问题,则没有多大意义。举凡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历史观念、文学问题等,都在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中有所反应,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性论题。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多维度透视,揭示其生成机制、基本特征与价值,以推进对中国文学史写作这一现代行为内在复杂性的认识。 一、何谓中国文学史著作空白叙事 中国文学史著作空白叙事由“中国文学史著作”“空白”和“叙事”三个具体语词组成,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别涵义,组合在一起,则生成出复杂的结构性语义与功能。 “中国文学史著作”规定了问题的论域,即本论题是中国文学史著作范畴中的论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学创作,产生了海量的不同类型与水平的作品;但中国文学史著作并非古已有之,而是20世纪才出现的现象,诸如张之纯的《中国文学史》、曾毅的《中国文学史》、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胡怀琛的《中国文学史略》等[2][3][4][5],“文学史著作”这一概念内在的时间限定语,指的是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以降的一百年,即中国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时期。这一百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建构的一百年,是旧文化不断消亡、新文化日益成为主流的一百年,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史家,基于自己的文学史观、文学教育观,编撰出不同类型、特点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百年既是时间范畴,又是文化概念,是我们讨论问题的文化历史场域和现代性文化背景。百年文化场域里的各种话语,无不影响着中国文学史的清理与编撰。从编纂目的看,中国文学史著作就是要勾勒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史,阐释重要的作家作品,揭示文学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规律。 为什么20世纪才出现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国古代史传文学比较发达,影响深远,但文学史学意识并不发达,直到近代以后受到域外文学史写作影响,才出现中国文学史写作现象。“中国文学史”是一个带有“中国”语词的概念,“中国”不仅限定了文学史讨论的国别,更意味着一种国族身份,包含着一种“中国意识”和“文学意识”的觉醒,其隐性言说前提是世界意识和民族观念。20世纪初撰写中国文学史,就是以现代意识审视中国文学历史,以现代意识整理民族文化,为现代民族文化建构提供历史基础与依据。它是一种现代性文化行为,这是我们谈论“文学史空白叙事”这一命题时,应该具有的历史观念。 该论题中的“空白”二字,从字面看,即是“无”的意思,就是没有内容,是“零”。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留白,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都有人为的可见空白,它虽然无线条、色彩等内容,但从总体画面结构看,又不是真正的内容空白,而是以虚为实,是整个艺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艺术生命体不可缺少的内容,即无内容的内容。与之相比,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空白”则不同,它不是可见的“空白”,不是为某种整体性艺术效果而故意为之的留白,而是真正的不占页面篇幅的空白,是不留痕迹的看不见的空白。但是,当我们将视线从文学史著作移开,不局限于文学史著作而考察其“空白”时,这个无文字不占页面的“空白”,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具体言之,所谓的文学史著作中的“无物之物”,就是文学史著作中没有出现的文学历史事实,包括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等。所以,文学史著中的“空白”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文学史著中无文字、不占页面、看不见的“空白”,是无空白空间的“空白”;二是这种无空白空间的“空白”所对应的文学历史知识,是文学史著作中未出场的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历史事实。这两层意思的“空白”在“中国文学史空白叙事”这一概念或者说论题中的功能、作用是不一样的。 论题中的“叙事”,是另一重要的子概念,意思是叙述事件,它是20世纪出现的叙事学的关键词。叙事学是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包括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语态等,也就是研究叙事文本中谁叙事、如何叙事、叙事的特征与效果等。本文将“叙事”概念引入中国文学史著作研究,叙事主体就是史著的编纂者;叙事结构就是文学史著作所建构的历史框架;叙事视角就是编纂者观察、叙述文学历史事件的角度;叙事语态就是编纂者基于自己文学史观所表现出的叙述文学历史事件的语气、情态;叙事时间则可以指历史上的文学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可以指叙事者叙述历史时所处的时间。将“叙事”与“空白”相连,组成“空白叙事”概念,便赋予文学史著中的“空白”以叙事性,也就是将其与文学史著作编纂者的主体性行为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主体目的性行为的产物。这样,文学史著中“空白”的发生便与文学史著历史叙述行为的发生一样,都是目的性行为产物,是有意味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