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笔者近日见到一份1939年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研究鲁迅的本科学位论文,论文作者宋光达,题目《鲁迅》,指导老师苏雪林。 整理和介绍这份毕业论文对于我们理解民国时期鲁迅的研究状态有着几种别样的意义:其一,朱自清、沈从文、周作人、苏雪林、废名等曾在大学开设过新文学相关课程,在不同程度上介绍过鲁迅、茅盾、郁达夫、沈从文、叶绍钧等新文学作家,但是大学毕业生选择新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①其二,现有鲁迅研究的起点,学界一般追溯至1913年恽铁樵对发表在《小说月报》的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的随文点评,②或者再往前追溯至1909年《日本与日本人》杂志第508号“文艺杂事”栏目对周氏兄弟翻译《域外小说集》的介绍,③主要侧重他人对鲁迅文学活动言说时间的先后。倘若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作为衡量尺度,那么可以说1939年宋光达的毕业论文《鲁迅》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学位论文,这标志着鲁迅仅仅在逝世三年后就已经进入学院化的知识生产体系之中。其三,宋光达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处于“现代评论派”的包围之中,《现代评论》的主要成员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陈西滢、凌叔华、杨端六、袁昌英等先后都在这里任教,宋光达如何处理这一与鲁迅有着甚深过执的团体?此外,1939年宋光达写作毕业论文之际,正值苏雪林激烈抨击鲁迅之时,自此“反鲁”成为苏雪林的“半生事业”。④在这种情形下,宋光达为何敢冒险选择鲁迅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宋光达在论文中又将如何处理老师苏雪林与鲁迅的关系?对鲁迅恶语相向的苏雪林又如何同意做宋光达的论文指导老师?凡此种种,都是宋光达的《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 中国鲁迅研究史上的第一篇学位论文竟然出自于鲁迅终生所反对的“现代评论派”的阵营,而且又是出自于被鲁迅终生所敌视的“正人君子”陈西滢、视“反鲁”为“半生事业”的苏雪林的学生之手,这大概是谁都不曾想到的事。——而这也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奇观。
一、宋光达其人 宋光达何许人也?最直接的材料莫过于他的毕业论文《鲁迅》提供的信息。根据其论文封面登记的信息,可知他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1939年度第八届毕业生。按照武汉大学修学章程,也可以推知,宋光达于1935年正式入学。查1935年度《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其中“二十四年度在校学生履历”,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一栏中果然有宋光达入学信息。1935年度入学的文学系新生共有13人,宋光达的基本信息为:号码—1291,性别—男,年龄—23,籍贯—广东合浦,学历—北平弘达中学。其他12人为黄学模、左重复、殷正慈、萧润娟、王紫东、杨熙、李健章、李高翥、武英章、蔡大中、赵家寰、刘钟颐。⑤ 由学籍信息可以知道宋光达的年龄、籍贯以及高中求学的学校。1935年9月宋光达考入武汉大学时23岁,可以推知其出生于1913年,在北平弘达中学求学时间大致在1932-1935年。弘达中学是北平较为知名的私立中学,1923年1月成立,校长为吴宝谦,起初学校只设初中普通科,1930年开始增设高中普通科。⑥北平是文化古城,同时也是新文化发源地,新旧两种思潮相互激荡是当时北平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作为青年学生的宋光达无疑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无独有偶,诗人朱英诞和漫画家方成,当时也在弘达中学读书,新文学作家蹇先艾则曾在中学任教,宋光达不论是否与朱英诞、方成同级抑或相识,但大体上他们都一定程度接触了弘达中学的新文学教育。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1932年宋光达与鲁迅有过一面之缘。宋光达在其论文《鲁迅》中引用马珏《初次见鲁迅先生》对鲁迅清癯消瘦而又常做沉思状的肖像的刻画后,回忆起自己曾经与鲁迅的一次相遇:“民国二十一年我在北平看见他的时候,样子还没有改,一切都和上面所描写的一般。”⑦鲁迅自1927年定居上海,至1936年病逝,期间很少离开上海。1932年11月11日,鲁迅北上探亲,13日抵达北平,30日返回上海。在北平停留的半个多月,鲁迅曾受邀至多所大学讲演:22日至北京大学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至辅仁大学讲《今春的两种感想》,24日至女子文理学院讲《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27日至北京师范大学讲《再论“第三种人”》,28日至中国大学讲《文艺与武力》。宋光达与鲁迅的一面之缘或许就在鲁迅讲演现场,彼时宋光达对鲁迅的态度如何虽然一时无法得知,但这次会面无疑给宋光达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后,宋光达选择鲁迅作为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其根源或许就潜伏于此时。 除《国立武汉大学一览》提供的零星信息外,宋光达在求学期间也有一些物件遗留下来,这为我们考察其生平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据乐山地方收藏家收藏的武汉大学老照片显示,最早的一张照片是1938年4月28日拍摄的黑白风景照。照片画面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陆离斑驳,但八十多年前的乐山山水的基本面貌仍然可以辨识。照片取景于“嘉定公园图书馆”(现为海棠广场),背后的题字为:“嘉定公园图书馆俗称洋楼,瞅见学友登高观看赵熙题‘四积轩’别有洞天,初来乍到,武大嘉定分部中文系合浦宋光达摄。”⑧两相对照,也可证实《国立武汉大学一览》所记载的宋光达的相关信息着实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