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22)01-0001-09 《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后的一年,海德格尔在1928年的《以莱布尼兹为始点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知识》(GA26)课程中提出了构建元存在论(Metontologie)的计划。他在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后期的思想甚至被称为“元形而上学”或“元存在论”的十年(meta-physical decade)。①元存在论(Metontologie)这个概念在海德格尔研究领域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这当然主要是因为这个概念在海德格尔思想中似乎是转瞬即逝的流星,在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海德格尔思想发生了转向,后来没有再继续做构建元存在论的努力。但是,海德格尔的元存在论自身却值得去厘清并将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揭示出来。拉斯洛·滕格义(László Tengelyi)将元存在论跟自然主义所做的对比研究就是值得发掘的一个方向。 首先,在其思想的前期,海德格尔有重建形而上学的抱负。当然,他所要重新构建的形而上学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也不是要改良或者接续传统的形而上学。他是要在重新把握存在的基础上对整个存在论进行重构。海德格尔称他的这种存在论为“超越的科学”;而他要重建的形而上学,即哲学一般,则被他称为“批判的超越科学”。②为此,他首先以此在的存在为出发点构建了基础存在论,其建构形态在《存在与时间》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在《存在与时间》发表后的一年,海德格尔在他的《以莱布尼兹为始点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知识》(1928)课上提出,基础存在论“没有穷尽形而上学的概念”③,基础存在论内在地要求一种翻转(Umschlag)或转折(Kehre),用希腊文来说就是μεταβολ
,转回到“它出发的地方”。④之所以做此翻转,是因为“理解存在之可能性,其前提是此在的实际性生存,而这种实际性生存又以自然的实际性在手存在为前提”⑤。基础存在论从此在的实际生存出发,达到对此在的存在的理解。而现在他要从这个理解出发,再返回到此在的实际生存中,返回到存在者整体(das Seiende im Ganzen),同时也是“存在者的可能的一个全体”(eine m
gliche Totalit
t von Seiendem)。⑥他称这种翻转后的问题域为“元存在论”。海德格尔在《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中提出,基础存在论只是此在的形而上学的第一步,而元存在论是为了进一步完成存在论、形而上学。⑦ 基础存在论内在地要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翻转?是对基础存在论的颠覆?还是在保留基础存在论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存在论,从而为作为存在论基础的基础存在论奠基,即它是基础的基础,或曰元基础?海德格尔指出,这个领域的主题是“存在者整体”,似乎也指向一种类似德国观念论的大全和整体概念。如果是这样,那么海德格尔是否试图用一种德国观念论式的整全来为基础存在论奠基?海德格尔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密集开设的德国唯心论课程似乎是一种他正在积极吸收德国观念论思想的证据。那意味着海德格尔放弃超越论的基础存在论,而回到一种传统的观念论和主体主义。但这种解释跟海德格尔后来力图摆脱传统主体中心主义的取向不符。海德格尔后来的确不再坚持基础存在论的道路,但是在1928年的语境中,他仍然认为,从此在出发的基础存在论是达到存在理解的唯一路径。海德格尔将促成这种元存在论的翻转视为基础存在论内在要求的彻底化,元存在论也就是存在论自身驱动存在论自身的完成。⑧滕格义高度评价了海德格尔的这个元存在论设想。他认为,海德格尔在这个翻转中所进行的不是德国观念论中的哥白尼式的翻转,即不是从客体回到主体从而构成一种主体主义的观念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中的主体主义是一种超越论,“在这种超越论中,主体主义没有被彻底抛弃,但不再跟客观主义对立”⑨。 一、翻转:回到存在者整体 海德格尔最初构想的重构形而上学存在论的总体画面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问题,要求一种特别的存在者作为通达存在的路径,这样就有基础存在论为存在论奠基。这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的:(1)首先是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2)通过对此在的时间性分析,在其彻底性和普遍性中,达成对存在的时间状态的分析。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通过超越论的基础存在论达到了对此在的存在的把握,并进而用时间性来解释存在。按照海德格尔的计划,他将在对存在的时间状态分析中,即在预先计划的《存在与时间》第一部分第三篇《时间与存在》中,完成基础存在论的构建。这样海德格尔似乎初步达到了他的形而上学存在理解的目标。正如滕格义指出的,海德格尔在其之后的讲稿《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中说道:“我们超越存在者以便达到存在。一旦上升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下降到存在者。”⑩ 但海德格尔很快就调整了这条超越之途。(11)他重建存在论的步伐并没有止于基础存在论预设的目标。因为他认识到,基础存在论并没有穷尽形而上学概念。(12)存在论不是在达到一种形式的存在理解之后停留在高处,而是必定会下降,也就是说,这种完成了的存在论在自身之内要求一种翻转(Umschlag)和转折(Kehr),他称之为“存在论的翻转”,即:从对存在的理解,转到存在者层面,甚至回到那种实际的现成存在,返回到人的实际生存的原始现象(Urph
nomen),而人的实际生存又以自然的实际的现成存在(das faktische Vorhandensein der Natur)为前提。这个返回的任务被命名为“元存在论”(Metontologie)。从基础存在论翻转到一种元存在论,后者则以“存在者整体”为主题。(13)海德格尔称,这种“元存在论-生存的”(metontologisch-existenzielle)问题领域“也是生存的形而上学”,并且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提出“伦理学问题”。(14)只有构建出了元存在论,现象学的构建才得以完成。海德格尔称:“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在其统一性中构建起形而上学概念。”(15)托马斯·希恩(T.Sheehan)将这个翻转表述为“在一个未来完成了的基础存在论(在从未出版的《存在与时间》第一部分第三篇中)和随后的存在者层次的考察之间”的转折。(16)海德格尔称,形而上学在基础存在论的时间状态(Temporalit
t)分析中达到了奠基和阐明存在论的目标,这时存在论内在地要求转回到“形而上学的存在者层面”(metaphysische Ontik)。(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