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3 在关于灵魂与身体或身心问题上,亚里士多德选择了一条在原子论者的物理主义解释与理念论者的二元主义解释之间的路径,即灵魂与身体的基本关系模式是质料形式论(hylomorphism)。一方面,他严厉地批判原子论者将灵魂视为元素或来自元素的做法;另一方面,他也不赞同柏拉图等理念论者的主张,即认为灵魂与身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或实体,灵魂是永恒不死的和先存的,而身体则是可死的和变易不定的,因而身体之于灵魂犹如监狱与囚徒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的质形论的理解的优势在于,它既能摆脱原子论者的还原主义之草率,又能避免柏拉图式的二元论之分离,因为灵魂是自然躯体的形式,是潜在地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现实性(
),灵魂如若离开身体便没有实现之场域,而身体如若没有灵魂便没有实现之可能。所以,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灵魂与身体不可分地构成了一个现实地存在着的有生命的实体,二者的关系既不是原子论者的还原为元素的一元架构,也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两个不同实体的二元模式。但有学者指出,这会导致在人造物那里的形式质料的结合是偶然的,而在生命体这里的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必然的,并且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灵魂定义会导致潜在地有生命的身体就是现实地有生命的身体的矛盾,同名异义原则更是将这种矛盾凸显出来。(Ackrill,p.126)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个问题的回应: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关系的质形论的理解模式;第二部分论及现当代学者们对“阿克瑞尔的难题”所进行的回应与反驳,并指出这个疑难预设了亚里士多德有两种不同的质形论;第三和第四部分证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发明两种不同的质形论来解释人造物和生命体,而是在生命体这里所呈现的质形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形论,而人造物这里的质形论是一种派生的或类比意义上的质形论,虽然亚里士多德经常用人造物来说明生命体的实体性,但生命体才是真正的实体。原因在于生命体的灵魂作为形式内在地寓居于自然躯体之内(
),是其本原和原因,灵魂就是现实性,就是现实活动,而人造物的形式来源于外部,来自于有此技艺知识的专家的心灵。 一、灵魂与身体的质形论关系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的基本理解模式是质形论的,从《论灵魂》II 1对灵魂的三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灵魂与身体关系的质形论理解:①
在第一个定义中,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定义为实体(
),因为灵魂是潜在地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七卷第17章中认为,形式是质料之所以成为某个个别物或个体的原因,当亚里士多德说灵魂作为形式是实体时,他是说灵魂是自然躯体之所是的原因,即灵魂是有生命潜能的自然躯体之所以属于人的种或成为具体的个别实体(τóδε τι)的原因。(参见《形而上学》VII 7,1032b1以下,特别是1041b7-9)在其他另外两个定义中,亚里士多德主要将灵魂视为潜在地有生命的或有器官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性(
),潜在地有生命的或有器官的自然躯体与质料相对应,而首要的现实性则与形式相呼应。因为质料是潜能或潜在的实体,而形式才是使潜在的成为现实的实体的原因,形式就是现实性,就是现实活动。(参见《论灵魂》II 1,412a2-11)按照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VII 7-9中有关实体的理论,只有形式才构成具体个别实体的是其所是或本质(
),也只有形式才构成现实活动,灵魂就是如此这般的躯体的是其所是或本质。(同上,412b9-13)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IX 8中非常清楚地表达出这一点: ……在那些其生成物不同于使用的事物中,其现实活动(
)存在于被制作的东西中,例如建造活动在被造的房屋中,纺织活动在被纺织的产品中,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总而言之,运动在被运动的东西中。但是,在那些除了其现实活动以外并不存在一个产品的事物中,其现实活动就存在于(主体)自身之内,比如,观看就在观看者中,思想活动就在思想者中,生活或生命就在灵魂中,幸福由此也是这样,因为幸福就是有着某种性质的生活。因此,豁然明了的是,实体与形式就是现实活动(
)。(《形而上学》IX 8,1050a30-b2;译文根据苗力田译本,有改动,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