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663(2022)03-0008-09 DOI:10.19834/j.cnki.yjsjy2011.2022.03.02 一、问题提出 博士后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级培训学徒模式,1985年在我国创建之初就已被明确为国家的人才战略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可作为专职科研人员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学术职业发展是指从事学术工作的个体通过贡献自己的产品和成果,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声誉、身份和角色,由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1]。博士后群体身处学术职业的早期阶段,需要快速定位研究方向,准确聚焦科学前沿,深化学科交叉知识,合理规划未来的学术发展道路,学术职业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和不确定性。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能给高校教师带来11.40%的额外经济收益[2],然而博士后期间的经济收益让人担忧,超过一半的博士后没有任何科研经费,且集中于新近毕业、最需经费但又无任何来源渠道的统招统分博士后[3]。不公平的资助,已成为博士后表达不满的重要方面;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影响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Nature所做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问卷中的“职业发展最大挑战”问题,列出了博士后工作环境中的常见问题,博士后的回答能够反映影响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见图1。在被问及学术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时,排名第一的答案为筹资竞争,达到64.1%,可见资金支持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支持究竟如何影响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资金支持是否会通过影响学术动机、学术环境、学术投入等因素间接影响学术职业发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 学术职业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后期,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各个学者理解不同:马克斯·韦伯认为学术职业是一种蕴含“精神特质”的职业,是以学术作为精神酬劳的特殊职业[4];在伯顿·克拉克看来,学术职业是一项内涵丰富的职业,涉及自然、社会、人文艺术等多种学科,包括学校教师、工程师、律师、医生甚至汽车机械师、秘书、美容师等多种职业[5];国内有学者将之定义为一种社会职业,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学术的存在和发展[6]。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术职业所指对象也具有差异性,例如美国的学术职业是专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我国学术职业不仅包括高校教师,也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政府及社会团体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人员等[7]。在任意视角下,学术界博士后均属于学术职业从业者,所以在学术职业的语境下讨论博士后的职业发展是适切的。
图1 博士后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一)博士后学术职业发展 针对学术职业发展,现有研究多从课题申请、学术成果发表等可量化成果指标[8]或者个体占有的学术资源或在学术职业层级中的位置[9]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又或从学术职业作为一种职业本身的历史发展变迁[10]视角探讨学术职业发展,很少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立足博士后的自身体验,从兴趣、独立性、成就感等学术潜力维度来讨论,拓展了学术职业发展的概念及研究视角。 SCCT(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源于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11],强调自我信念和思想激发个人的动机并指导他们行为的重要性。它聚焦于一些自我认知、感知变量如何与个人变量(如性别、种族等)和环境变量(如社会支持等)相互作用,以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12]。 人是环境的产物,个体在与不同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形塑自我[13],个体所认知的环境与内心志趣的同频共振更易让个体感受到环境的支持而非排斥,按照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工作目标依赖于个体感知到的支持等环境变量,职业环境与自我兴趣相一致能够让个体对环境产生依赖,差距较大甚至相互对立则大概率会出现较难适应工作环境或者工作过程苦不堪言的状况。依据霍兰德的人格—工作适应理论,个体选择和自我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14],所以学术兴趣是学术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素。 职业结果预期是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另一重要变量。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是在精英人才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博士后拥有较强的学术独立性,能够提升工作积极性,增加职业结果的良好反馈,增强博士后的获得感,促进其学术职业的发展。学术职业看似有很强的自由度,但实际上迫于各种绩效考核的压力,学术工作的完成很多时候都是跟着评价指挥棒,而非学术人员内心的学术愿景,学术职业并不能做到独立自主。个体的工作独立性或自由水平和创造性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5],当学术环境限制了博士后的学术工作方式,使其学术独立性受到抑制时,博士后的创造性工作就会降低,学术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描述了个体对自我基本实现能力的信念,通常被用作个体成功地处理工作需求的能力的自我评估。与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个体在面对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时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方法并实施解决方案[16]。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工作需求的博士后更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并且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因此,考虑到学术职业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构念,关系到博士后对工作的信心[17]。学术成就感脱胎于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关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