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以后,北约不断东扩,乌克兰成为美国与俄罗斯对抗的前哨。随着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俄罗斯和乌克兰陷入了对立和冲突。在2014年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采取了“混合战争”(hybridwar)的方式,将正规部队和非正规部队、常规战术和非常规战术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成功。①为了强化对俄罗斯的威慑,美国提出了“欧洲再保证倡议”,随后将其更名为“欧洲威慑倡议”,帮助乌克兰加强军力建设,增强乌克兰在军事上抵抗俄罗斯的能力。2021年11月以来,乌克兰局势再次恶化,美国向俄罗斯屡次发出威胁信号,试图通过威慑来阻止战争爆发。然而,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2022年2月21日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命令俄罗斯军队进入两地,以及2月24日俄乌冲突再次爆发,美国的威慑战略走向失败。不过,当前美国在经济和金融上制裁俄罗斯,在军事上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已经形成了新的威慑逻辑和威慑效用。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美国如何运筹威慑战略进行更深入和更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一、美国威慑战略的布局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在外交上迅速作出反应。一是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限制其关键部门的融资途径;二是通过多种措施安抚北约盟友,确保相关国家对美国的信心;三是在战略上支持乌克兰,向其提供一揽子援助。在危机爆发之初,美国的反应是基于危机应对模式,即美国必须申明立场和展示决心,并针对北约盟友对俄罗斯的恐惧和忧虑予以安抚。随着局势稳定,美国强化了战略谋划,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从而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威慑。美国战略调整反映的是其政策重心的转变,背后是思维和认知的改变。在随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美国不断强化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威慑能力,防止俄罗斯进一步采取行动。具体而言,美国在战略设计上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提出威慑俄罗斯的战略倡议。2014年6月3日,奥巴马宣布了“欧洲再保证倡议”,要求2015财年拨款10亿美元援助欧洲相关国家,以安抚欧洲盟友和威慑俄罗斯。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东欧地区增加演习、训练和轮流驻扎;部署美国规划人员的分遣队,帮助盟友强化设计和主办训练和演习的能力;预先部署军事设备和改善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以方便美国部队快速部署;增加美国海军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部署;与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建立更亲密的伙伴关系。②然而,“欧洲再保证倡议”仅仅解决了美国欧洲盟友的部分忧虑,其军事上的新内容有限,无法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军事行动。2018年2月,美国在将“欧洲再保证倡议”更名为“欧洲威慑倡议”,旨在继续加强美国的威慑和防务态势,承诺保护北约盟国和伙伴的领土完整,提高美军和盟友的准备状态和反应能力。 图1 “欧洲威慑(再保证)倡议”在主要领域的资金分配(亿美元)
数据来源:"DoD Budget Request," https://comptroller.defense.gov/Budget-Materials/.(上网时间:2022年4月28日) 从内容上来看,美国提出的“欧洲再保证倡议”和“欧洲威慑倡议”主要涵盖五个方面,即增加军事存在、演习和培训、强化预先部署、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伙伴关系能力。从倡议的资金流向来看,增加军事存在和强化预先部署所占份额最大(图1)。其原因在于,美国必须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有所反应,在东欧地区进行轮换部署,增强军事存在,向俄罗斯发出威慑信号。此外,美国也意识到,有必要对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进行预先部署,减少冲突发生时再部署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战备状态。因此,不管是从名称上看,还是从政策重心来看,“欧洲威慑倡议”都更加注重向俄罗斯展示实力,试图强化威慑,以吓阻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强化与乌克兰的安全合作。在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美国及时提升与乌克兰的安全关系。美国最初对乌克兰除了安全方面的援助,还包括支持乌克兰建立安全与稳定的工作、应对人道主义和重建需求、进行民主选举和宪法改革、恢复经济和打击腐败。安全援助只是美国最初对乌克兰一揽子援助的一方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美国的迫切任务是帮助乌克兰应对小规模战斗,援助乌克兰准备大规模战斗是中长期的任务,并且奥巴马政府试图占据道义制高点,强调价值观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然而,美国很快意识到强化与乌克兰的安全合作至关重要。在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在2015年启动了防务改革,计划提升军事实力,强化乌克兰军队与北约之间互操作性,建立应对俄罗斯可信的军事威慑。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进一步提升了与乌克兰安全合作的水平,美乌两国进入到深度合作阶段。2019年,乌克兰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加入北约写入宪法,此举获得了美国的积极回应。2020年6月12日,乌克兰获得“北约增强伙伴国地位”,为北约和乌克兰提升伙伴关系互操作性进一步提供了制度保障。 图2 2013~2020财年美国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