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包括工业生产、存储、运输和利用的建筑场地和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社会活动场所等[1]。不同产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空间、行为、事件和组织形式等,构成了工业遗产的文化属性;而可再利用的土地、建筑、道路和景观,以及由文化属性派生出的稀缺性,构成了工业遗产的资本属性。兼顾文化属性和资本属性,是工业遗产价值实现的基本思路。 工业遗产价值一般包括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2]。价值实现,不仅是为了见证工业活动,还在于催化产业经济,振兴工业城镇[3-5]。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指出,“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需要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应同产业创新发展相结合。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强调利用工业遗产促进文化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以文化产业带动城市振兴。 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快工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至战略高度:促进“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数字技术对开展工业文艺作品创作、展览、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型,是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转型在信息采集、智慧管理、沉浸式体验、在线旅游、数字文创和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实现升级。尤其是针对经济落后、人口稀疏且分布零散的中西部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制约因素,为其保护再利用构建新意义、开创新形式、拓展新路径提供支撑。 一、工业遗产的转型现状 探讨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形式和路径,首先需要认清我国工业遗产的转型现状。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5批次共计194处国家工业遗产为例,依据转型方向可大致分为5类:(1)整体商业开发;(2)片区开发的旅游游憩设施;(3)点状改造的展陈研学基地;(4)生产场所;(5)闲置场所。 根据网络公开数据和“工业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整体开发成文创园区或商业街区的案例较少,多数工业遗产仅局部做出转型(图1)。一类是将文物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或研学基地,如常州“戚墅堰机厂”将日据时期建设的“老三楼”改造为陈列室,展示联合剪冲机、车床等老设备,厂区其他部分仍在生产;另一类是把代表性片区开发成休闲游憩地,如来宾“合山煤矿”转型为国家矿山公园,老的井巷系统、斜井提升系统、选煤楼、铁轨和各类设备,作为博物馆展品和体验区正在逐步开发。
图1 国家工业遗产的转型类型 这反映了我国工业遗产转型的普及程度不高的现实:具有转型意愿,转型实施困难。原因在于:一是工业遗产的规模较大,转型成本偏高。同时区位偏远,交通不便,旅游吸引力弱,转型收益有限。二是工业遗产多位于老工业基地或资源型城市中,这一比例在国家工业遗产中高达58.67%。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转型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配套不足[6];同时,工业遗产多掌握在工业企业手中,生产销售等本体功能往往制约了文化旅游等异化功能发展[7]。如青海省“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距西宁市103千米,平均海拔3100米,年平均气温0.9℃,户籍人口仅0.7万。厂区总面积高达1170平方千米,包括18个县级单位(分厂)和配套社区,其间由铁路公路相连。厂区废弃25年,产权尚未统一,旅游发展缓慢[8]。这些制约因素,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手段予以突破。 二、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于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工业遗产的价值最大化。这首先需要厘清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方式,比较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将工业遗产视为文化资本,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这一命题。 (一)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 自鲍莫尔(Baumol)提出“成本病”概念以来,文化经济学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首提文化资本,并指出其同经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9]。2001年,澳大利亚学者索罗斯比(Throsby)将文化资本的概念借用至文化经济学领域,将其定义为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他提到文化资本具有有形和无形两种样式,并将文化遗产列入文化资本的范畴[10]。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其价值内涵可以用文化资本理论加以解释。徐苏斌将工业遗产价值总结为“固有价值”和“创意价值”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工业遗产本身具有的价值,后者则是工业遗产改造中新的创意所产生的价值[11]。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即固有价值和创意价值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索罗斯比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此阐述:“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本存量,随着时间推移所引起的服务流量能够被用于消费、或生产进一步的产品和服务”[12]。文化资本的“存量”和“流量”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工业遗产的价值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