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8日,韩国进行了第15届总统选举,国民会议党候选人金大中在这次大选中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和国民新党候选人李仁济,以1326275张选票(占总有效投票的40.3%)当选。 这次总统选举是韩国政府成立至今,在野党首次赢得政权的历史性事件。金大中新政府于重要历史时刻诞生,既要迎接21世纪的到来,又要尽快扭转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经济危机。金大中总统在1998年2月25 日作了以《开辟克服国难和再次飞跃的新时代》为题的就职演说,明确表明了新政府将要解决的各项重大任务。本文拟对金大中政府上台的意义,以及新政府的治国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新政府政治运作的因素作初步探讨。 1.金大中新政府上台的意义 金大中是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第一位就任总统的在野党领导人。他自50年代末步入政界以来,曾先后6次当选国会议员。同时在1972、 1987、1992年3次参加总统竞选,但均遭失败。 对历经挫折的金大中个人而言,这次大选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金大中新政府上台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选举使政权在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得以和平交替。这次在野党的胜利,不但反映韩国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又预示着韩国民主主义制度化水平得到飞跃发展。在以往的大选当中,执政党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强大国家机器投入选举当中,从而使总统竞选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在野党在本次竞选中,能打败执政党而一举成功绝非易事。 1993年金泳三政府的上台,意味着自1961年5月16 日军事政变以来,先后以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执政为标志的军人权威主义转向民主主义政治。而这次金大中政府从在野党的地位,通过成功的政权和平交替跃升为执政党,可以说是韩国民主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 总之,这次在野党的胜利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国家权力自身的民主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即使执政势力所掌握的国家权力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已不能对选举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出代表市民社会要求的在野党的力量加强了。 2.金大中新政府的治国理念 (1)治国理念的内容: 金大中总统于1997年12月19日在当选后的第一次讲话中表示,新政府将同时抓民主和经济发展。金大中总统在长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形成了他的“民主的市场经济论”。新政府将金大中总统的这一政治哲学作为治国之本,试图确立与民主主义相配套的新经济运作体制。从政治角度来看,它意味着民主主义的制度化;从经济角度来看,则意味着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民主的市场经济论”的构想是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经济运营必须遵守市场竞争原则,而作为政府则应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纠正随之而来的贫富差别。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多元主义和日本式协作主义的价值观,建立以人本主义为依托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共同体精神的“韩国式市场经济体制”。总之“民主的市场经济论”是追求在确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以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合作。(注:(韩)《东亚日报》,1998年2月2 日) 新政府的治国理念,固然充分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意,但它又不像古典的自由主义只强调单方面的个人主义,同时也强调将社会视为一个共同体,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前提,并以市民权利为社会构成原理之核心的共生主义(communitarianism)理念。此共生主义理念不仅包括保守主义与急进主义,同时也包含着传统主义与民族主义。(注:(韩)崔章集:《对于1997年大选的评价及新政府的改革课题》,《新政府的改革课题及展望》,1998年1月,第25页。) 新政府的治国理念强调,以自由主义确立的社会运作机制和正常竞争秩序的制度,必须符合本国的社会条件,即历史、文化和伦理等等。也就是说,自由主义竞争秩序不是依“无形的手”就能自发形成的,而是随着确立适应市场的制度而形成的。这种竞争秩序的确立,要求从法制出发而确立的公平交易等明晰的制度与其相配套。 (2)产生的背景: “民主的市场经济论”产生的背景与韩国经济危机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据韩国国内专家的分析,韩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1 )高投入低效率结构的固定化;2)大企业的大量借债, 过度负债经营造成盲目扩大企业规模;3)金融体制孱弱,缺少应有的金融监督机制;4)不恰当的政策措施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官治经济体制自身的矛盾。(注:(韩)李镇淳:《民主市场经济的确立方案》,总统职务接受委员会,1998年1月,第43页。) 早在60、70年代,官治经济使得当时还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韩国在短时期内有了高速发展,并使以农业为支柱的落后经济中的过剩劳动力等资源、向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所需资源的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不但克服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且对促成经济的压缩型高速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显然,在韩国经济体制处于较单一的阶段中,由中央管理经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韩国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