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现实、极其敏感、极其复杂的热门话题。它涉及一个国家战略哲学的层面,直接规定了其对外战略的基本走向。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著名文章,围绕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引人注目的观点。 有必要先概括亨氏的主要观点。他说,“要确定国家的利益必须首先对这个国家的性质取得共识”,并说美国的特性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文化与信念“主要是指价值观和早先移民的习俗”,二是“美国领导人在立国文件中所阐明的一系列的普遍的主张与原则:自由、平等、民主、宪政、经济自由主义、有限的政府、私人企业”,概括地说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该文接着说,由于“冷战的结束与美国社会、文化和人口的变化”,“美国人变得不能确定他们的国家利益,因此也就不能确定从属于国家利益的商业利益,于是超国家的和非国家的民族利益便支配了外交政策”。亨廷顿在该文中赞美冷战,认为“在冷战期间,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很多,但是它压倒一切的国家目标是遏制和打败共产主义,当其它目标和利益与这一目标发生冲突时,它们通常都被置于从属地位”。这就是说要把意识形态斗争放在第一位。他还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今日美国日益混乱,主要在于失去了敌人,没有敌人即无法塑造国家认同。此外,他还将美国自己的问题都推给了外来移民,认为文化多元化削弱了国家的认同。作者断言美国现在是、以后仍将是一个全球霸主,并宣称中国会成为美国的一个新敌人。 这里,亨廷顿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冷战思维模式。前几年,亨氏发表过著名文章《文明的冲突》、《不是文明又是什么——后冷战世界的范式》,重申文明是后冷战时代冲突的根源。现在亨氏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应该说是上述两个基本观点的延伸和发展,已经超出了一般性理论研究的范围,更具国家战略的意味。在后冷战时代,冷战思维“遗风”是某些西方大国搞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因此,对其进行剖析是有益的。 一、冷战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和亚洲,未波及美国本土,所以中国、苏联牺牲最重,美国牺牲较小,而且推迟开辟第二战场,保存了实力。二战后初期,美国以其独一无二的经济、政治、军事优势,凌驾于其它西方伙伴之上,享有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美国并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叫嚷“遏制共产主义”。为遏制苏联,在欧洲组织北约军事集团;为遏制中国,在亚洲组织东南亚条约军事集团,其势力扩展到世界各地,甚至出兵朝鲜、越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问题的另一面是,由于向外扩张太猛,消耗了国力。朝鲜战争,仅美军就损失了三十九万七千多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越南战争,美军也损失惨重。对于这两次战争,美国军事当局的总结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敌人,打了错误的战争。当美国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苏联却悄悄地赶了上来。由于同苏联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国力下降,日本、欧洲经济实力上升。在西方世界,原是美国一极独霸,后来形成美、日、欧三极鼎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以及西方世界欣喜若狂。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这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最终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现实世界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美联社在1992年12 月12日、13日发表了两篇年终专稿,一篇称1992 年是“政治变革和普遍动荡的一年”,另一篇称1992年是“血腥与希望交织的一年”。欧洲既有相互戒备,又有战火纷起。拉丁美洲苦于国内纷争和债务。饥饿和战乱如瘟疫一般在非洲蔓延。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地方共产党还在基层存活和发展。美国世界新秩序的推行,没有使美国得分,却在阿拉伯世界播种着分裂、动乱和民族仇恨。而美国国内情况也很不妙。1993年财政年度的预算赤字为3410亿美元,国家债务超过40000亿美元; 产品优势地位下降,60年代美国仅有7%的产品面临国际竞争,1993年则超过70 %;地产金融业困难重重;贫困人口增加,社会问题严重。苏联解体,美国则受了内伤。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极的对立,主要是意识形态和军事斗争,实质上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后,经济竞争取代军事竞争,意识形态淡化,务实精神加强。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西欧、日本的军事威胁大为减轻,导致西欧、日本对美国的向心力大大减弱,反过来欧、日、美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我们以为,冷战后美国要应付的国际形势并不比冷战时轻松。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美国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 二、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的窘境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的根本因素。国家利益一般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的政治利益。所以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其构成要素相互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国家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却都具有各自的国家利益观。处理上述四重利益关系,要寻找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结合点以及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的统一点,前提是不损害别国利益。这是确定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关键。而那种不惜在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去谋求本国利益的霸权主义,是会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的。亨氏的这篇文章存在着严重的二律背反的逻辑矛盾。一方面,美国到处推行“民主、自由、人权”并坚持这是世界的终极准则和对其他国家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地担忧:“历史的终结、民主在全球的胜利——如果成为现实——可能成为最令美国痛苦和不安的事”。真是“图穷而匕首现”,原来美国战略的内核并非“民主、自由、人权”,而是竭力追求正当国家利益之外的霸权利益。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霸权主义确曾给美国带来繁荣;而今时代不同了,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霸权主义在世界各地日益碰壁。连美国有远见的政治家也认为霸权主义使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只有采取务实态度,才符合真正的美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