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与来访的德国新任左翼总理施罗德握手告别时,恐怕多多少少有点“孤独感”。三天前,施罗德刚刚击败科尔出掌德国大权,西欧政权进一步向左倾斜。希拉克环顾左右,右翼朋友梅杰、科尔等已先后离去,只有自己硕果仅存,而且还是与一位左翼总理携手治国……话又说回来,这正是法国政治体制的特色。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近60%的法国人对这一“法国执政模式”持欣赏态度。 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 法国政体在西方比较特殊。英德意西等国大多实行内阁制,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出任总理,组成政府,并直接向议会负责。总统或国王仅具有象征性权力,不可能出现左右翼共治的政局。美国虽是总统制国家,但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虽然可能出现左翼总统与右翼国会共存的局面,但议会是立法机构而非行政机构,不直接执政,因此也不是“共治”。 惟有法国特殊。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总统通过全民直接普选上台,但组成政府的却是议会中的多数派政党。希拉克1995年上台后立即重新进行议会选举,结果右翼获胜,组成了以朱佩为首的右翼政府。孰料好景不常,去年4月提前进行的议会选举中, 以若斯潘为首的左翼社会党击败右翼,于是便形成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共治”的政局。 共治的双方在宪法的制约下共同执政。一般而言,总统提出大政方针,总理则是具体执行者。但事实上在共治的状态下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从1986年第一次共治时起,内政就主要由总理负责,而外交与国防则归总统主管。由于现行宪法没有对总统与总理的分权作明确的规定,而且诸如欧盟建设、统一货币等许多“卷宗”实在难以区分是内政还是外交,因此双方“越轨”的可能性始终是存在的。如去年底希拉克就曾指责若斯潘的经济政策过于冒险。不过,从目前来看,这类小摩擦并未使这次“建设性共治”的局面遭到破坏。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结果 法国曾出现过三次左右翼共治的局面(1986年、1993年、1997年)。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左右翼共治的政局是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分不开的。如果说80年代初期左翼上台还有尝试执行“另一种经济政策”的可能性的话,今天,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使各国执政者的政策回旋余地大大缩小,左右翼无论谁上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能采取大同小异的对策。以法国为例,80年代初打着“反失业”旗号首次上台执政的左翼总统密特朗,在初期确实推行了诸如大规模国有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政策”。但不到两年就走不通了。密特朗不得不转回头执行右翼色彩甚浓的紧缩政策,以应付日益逼近的经济危机。在此后的十几年中,法国左右翼在关键性的经济政策中,如创造就业、刺激需求、控制失业、加速结构调整、增加出口等领域,可以说已没有什么严重分歧,执行的也大致是相同的政策,尽管有时处于在野党位置的时候会唱一番反调。经济全球化已使法国的左右翼失去了各自的特征,越来越向中间靠拢,而选民也乐意看到这一点。 若斯潘上台伊始,也有舆论认为,希拉克为使经济达到马约规定的标准以便搭上欧元头班车,主张进一步执行紧缩政策,而若斯潘却以改革社会结构,特别是创造就业,提高工资等为目标,两者将发生重大冲突。事实上若斯潘上台后与希拉克在欧盟、欧元等问题上采取了几乎完全一致的政策和立场。 另有人认为,法国经济自若斯潘上台以来保持了连续十几个月的增长,这是若斯潘的功劳。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 法国财政部就发表《蓝皮书》,对欧盟和法国经济作出了乐观的估计。事实也确实如此。从去年开始,欧盟各国经济先后迈入稳定增长期,失业率开始下降,通胀率保持低水平,欧元的顺利启动也使金融、货币态势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法国既是这一形势的推动者,亦是得益者。恰好在这一时刻被选民推上台的若斯潘则是最大的得益者。 外交政策趋同 如果说在前两次共治中法国左右翼在外交上还有不同的话,今天这种不同早已烟消云散。施罗德到访时希拉克和若斯潘均表示,法国对德关系“不存在党派意识的局限”。在法国外交的其他领域,爱丽舍宫和马蒂翁大厦看来也日益趋同。 法国左翼社会党曾一度对外推行“人权外交”,特别是在密特朗时期,在对非洲政策中将经济援助与“民主进程”挂钩,在对华政策上更是走极端。这使得在第二次共治时的右翼总理巴拉迪尔不得不介入总统的“保留领地”,以“实用主义”为旗帜,修补对华外交。左右翼还为此大打笔仗。 今天,左翼总理若斯潘俨然以“实用主义外交家”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竭力在国际上争取朋友,推销法国,并取得相当的成功。在对华政策上,左翼总理和右翼总统已没有任何歧见。在其他一些重大外交课题上,爱丽舍宫和马蒂大厦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在法国三次左右翼共治中还是不多见的。 两位“绅士” 第三次共治的一个特点是,两位主角希拉克和若斯潘均颇具“绅士风度”,两者的目标又都是2002年的总统大选,在选民欢迎“共治”的情况下,谁也不愿首先挑起争端,因此第三次共治从一开始就较为顺利。 第一次“密特朗—希拉克”、第二次“密特朗—巴拉迪尔”共治,都出现了较大冲突。密特朗强烈的个性与当时咄咄逼人的希拉克曾发生一连串的激烈争吵。这一争吵甚至闹到国际舞台。希拉克坚持与密特朗共享外交大权,结果在诸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中,法国出现了总统、总理双驾马车一道出席的奇特场面。在第二次共治中,病人膏肓的密特朗与深孚民望的巴拉迪尔也是小动作不断。巴拉迪尔借密特朗不能视事之机,俨然以“第二总统”自居,而密特朗明明已失去了执政能力,却依然恋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