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进程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着眼于在下世纪世界格局调整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纷纷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 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争夺高科技发展制高点,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9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为迎接新的经济时代,大国加紧调整科技战略。其共同特点是:突出跨世纪性;强调科技创新;确定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均将信息技术列为重中之重;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增加科研和教育投入;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开发。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科技和经济大国,综合实力占有明显优势。为着力培育“新经济”,确保“一超”地位,美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巩固和扩大目前的科技优势。美提出要在下世纪全面占领各个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美1996年7 月发表的《科学与国家利益》报告指出,“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美国创造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为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美最近确定了未来10年重点发展的“10项战略技术”,包括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美重视政府与产业界、学术界之间的相互配合,强调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积极扮演倡导、促进和协调作用,增加政府在教育和人才开发中的投入,美1999年预算最大特点是将教育和科研放在首位。克林顿总统强调,“信息时代首先是教育时代”,“教育应当成为最优先关注的事情”,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日本多年来存在科研“重应用轻基础”现象,终于尝到了发展后劲不足的苦头。日本从1995年起开始大力调整科技战略及科研政策和体制,先后通过了《科技基本法》和《科技基本计划》,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立国”和增加科研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加强开创性基础研究的新举措,强调要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创造性开发领先于世界的高科技,全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衔接,改革科教体制,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并决定2001年将文部省与科技厅合并成立“教育科技省”,以期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体制。 欧盟科技总体实力超过日本接近美国。为缩小与美差距、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欧盟1997年7月发表了《2000年议程》, 明确提出将建设知识化欧洲放在最优先地位。同年底,又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制定了欧盟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思路。欧盟强调,要继续利用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中力量,重点开发信息、通讯、能源、生物、环境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要克服科研“重基础轻应用”的弱点,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三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欧盟也很重视教育和科研投入,强调教育是一种“战略投资”,是各成员“立国之本”。 俄罗斯科技水平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严重滑坡,目前已出现转机迹象。俄科技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俄1996年出台了第一部科技法,提出加强发展高科技,促进科技产业化。俄也将信息技术和产业列为发展重点。为追赶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中国、印度、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不甘落后,加紧制定和实施科技立国、兴国战略,大力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总的看,科技已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跨世纪的竞争是知识创造和运用能力的竞争。大国为应付这场科技革命的挑战,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下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优胜劣败。 二、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综合素质, 增强总体竞争力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成熟阶段,更加重视增长效益和质量。一些发展中大国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认识,经济发展由过去追求短期利益转为注重长期效益。着眼于长远发展,大国除继续利用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外,主要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调整企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和改革行政体制等方面着手,增强总体竞争力。 (一)削减财政赤字,重视失业问题,力求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近几年美财政赤字和失业问题明显改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为确保下世纪的竞争优势,美将继续致力于削减乃至消除财政赤字,为实现经济持续良性增长创造有利条件。欧盟国家以欧元启动为契机加大削减财政赤字的力度,并将就业问题列入首脑会晤的主要议程。日本也大胆推出旨在对财政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改革方案。种种情况表明,大国通过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竞争力的认识和紧迫感明显增强。 (二)鼓励、支持企业重组,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当前国际企业购并、分离两种趋势并行发展。相比之下, 企业购并,更显突出。西方大国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意识到扩大企业规模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性,与此相应对企业购并放松管制,扶持企业朝大型化发展,把争夺全球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预示下世纪大国依靠超大企业集团对全球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三)加速本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增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应变能力。美较前更加重视外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扩大开放国内市场;日本逐步放宽国内市场限制,将金融自由化提至全国经济改革的核心位置;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国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并未选择“闭关自守”。这些现象反映了各国从长远利益出发,更加重视将本国企业和产品投入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洪流中成长壮大;也反映了各国对提高竞争力不仅有赖于实力而且也取决于对国际经济的参与度有了更深认识。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经济还要有成熟的市场体系。无论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在加快建立健全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以增强防范和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