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选进入中期以后,工党几经奋战,终于扭转颓势,在全国民意测验中开始超出,以两三个百分点领先于联盟党。究其原委,是工党的“两只拳头”发挥了作用。 两周来,工党一方面有意避开比经济管理这一于己不利的战场,另一方面则将选民的注意力引向于对手不利的失业问题上来。两年来澳经济状况虽然不差,但失业率却一直在8.1%至8.5%之间徘徊,青年失业率更高达28%以上,因此成为联盟党政府最为软弱的部位。而大选开始后的民意测验表明,失业问题又是选民最关心的头号问题,这就给工党提供了一个可乘之隙,于是工党就选在此处开始“出拳”。9月23日,在工党竞选誓师大会上,工党领袖比兹利对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上的无能表现得义愤填膺。他说,一方面城镇道路百孔千疮无人修补,公共设施年久失修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失业队伍却在日益扩大,而两年半来政府却对此表现得心安理得,这不能不令人愤慨。接着他宣布了一项就业计划:工党政府将拨款17亿澳元,到第二个任期结束时(6年)将失业率降至5%。具体措施是:10亿澳元用于社区(公共建设)项目;每年1亿澳元用于扩展现有的青年失业者以工代赈项目;此外还有公共房屋建设与维修项目,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培训计划等。这一就业宣言一公布就受到了失业者和各社区团体的欢迎。但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它也被联盟党政府和舆论批评为“不够现实”。比兹利也承认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他说,总要快些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联盟党则拒绝提出一个具体的指标,偏向于认为两年后消费税的实行会增进就业。而一般人认为,“有计划总比没计划好”。 工党的“另一只拳头”就是打向消费税的。比兹利无时无地不谈消费税对人们生活的可怕影响,不失时机地将对消费税的恐惧“楔入普通人的头脑”。他说:“消费税是一只黑狗,一条毒蛇,它会跟随你走进城乡的每个角落:从孩子的生日礼物,学生课本,到吃饭穿衣,住房电话,水电煤气,甚至看场足球比赛你都要多掏腰包。总之,从摇篮到葬礼,消费税将无所不在。”有一次,他在超级市场推了一车日用品,对着电视镜头说,“现在这车物品价值约90澳元,可是一旦实行消费税,你就得付100多澳元”。这着实让那些持家理财的主妇们感到惊恐。 在税改方案公布时霍华德曾保证说,消费税只会使生活费用上升1.9%,在作了相应的所得税减免后,不会使公众的生活水平下降。但9月24日公布的大学经济学家的两份分析报告都说,联盟党的税改方案更有利于富人,而低估了对贫困阶层的影响,且并无足够根据能创造就业。更凑巧的是,此时传来新西兰经济陷入萧条的消息,比兹利立即趁热打铁说,新西兰实行了消费税,可并没有抵挡住外部危机的影响,且成了导致萧条的原因之一。 工党的持续攻势无疑奏效,人们对消费税的支持率已显然开始下落,而工党的支持率则从落后状态赶了上来,并略占上风。这迫使霍华德一方面不得不将宣传重点从大谈税改,重新转向比两党经济驾驭能力上来;另一方面则不惜冒着移民团体的责难,直接向汉森的单一民族党的支持者发出了“求救”呼吁,请求他们如果不能将第一选票投给联盟党,那么至少要考虑将优先(第二)选票投给联盟党。 当然,工党的微弱领先并不意味着就能获胜。原因是联盟党在众议院148个席位中原比工党多占据40个议席,而工党不仅要保住现有的49席,还要再夺取至少26席,才能达到组阁所需的半数,这又谈何容易?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联盟党即使它的支持率下滑,也不大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更何况现在的竞选局面是呈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呢!既然朝野两党势均力敌,那么由其他小党投出的优先(第二)选票的多少便成了决定胜负的砝码了。这就是霍华德总理不惜向汉森的单一民族党“求救”的原因所在。 (本报堪培拉9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