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日,英国大选揭晓,工党以绝对优势击败保守党,结束了其自1979年以来连续18年在野的历史。工党的这一胜利,固然是其近些年来转变施政纲领和政策主张,包括更新经济管理模式、调整福利政策、改换建党原则、转变外交思想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经济政策的调整,即工党面对接连大选失败的颓势,对其长期固守的传统经济理论政策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了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这一所谓的“理想经济模式”。这一模式纠正了过去片面强调社会公正与计划干预,忽视经济效益和市场作用的指导思想,放弃坚持了70多年的国有化目标,主张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上,通过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工党提出要在分析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要求在“市场作用奏效的领域靠市场,市场作用失效的领域靠政府”这一原则指导下,建立充满活力的私有经济辅之以高质量的公有服务业的经济体系。本文试图考察这一模式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一、从国有化、计划化到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 英国工党从其创党初期开始,就把国有化既看作是促使经济发展的改良措施,又看作是实现其“社会主义目标”的重要手段,甚至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目的本身。体现英国工党国有化思想的1918年通过的党章第四条款规定:要确保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工人享受他们劳动的全部成果,要在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制以及在能够获得的民众管理和对行业或服务业进行控制的最佳体制的基础上,对劳动成果进行最公平的分配。在这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来包含国有与私有的意思,但后来则单指国有化了。自那以后,工党在历次政策声明和纲领性文件中,都一再重申工业国有化的主张。 在实践上,英国工党于战后40年代和70年代执政期间,曾两次掀起了国有化高潮。发生在1945~1951年间的第一次国有化运动,使英国国有企业在整个工业部门中的比重达20%,国家主要以有价证券形式向原企业主偿付了27亿英镑的补偿金,并接纳了200万名左右原在私营企业工作的雇员。70年代掀起的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则使国有化的范围从原先主要是燃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发展到部分制造业(如船舶制造)和新技术部门。 英国工党对这种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可以说,工党的国有化政策在战后初期解救了英国经济的困境。国有化运动对英国经济和社会两方面都产生了效益。国家控制经济的能力加强,“混合经济”体制取代了过去的完全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化促进了一些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煤炭、电力等工业迅速扩展,提供了大批就业机会,加之工党政府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平等趋向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艾德礼曾经自豪地宣称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认为工党已找到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注:《泰晤士报》1948年1月4日。) 但是,英国的国有化政策也有其严重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逐渐产生官僚化,企业缺乏灵活性,效率不高。此外,原先购买私有企业时付出代价太高,给国家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工人也感到其劳动剩余依然流入占有者手中,与资方的关系没有什么改变。这就使国有化政策不断受到来自左的和右的、党内和党外的批评和攻击。 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衰退,工党在大选中的接连败北,促使工党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政策和原先的社会主义信念。围绕修改党章第四条款的内容和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工党进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艰辛探索。其间,60年代工党领袖威尔逊上台执政期间,曾经把政策的重点从国有化转移到“计划化”上来,力图逐步把国有化问题从党的议事日程中取消。1983年接任工党领袖的金诺克(Neil Kinnock)为了使工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引导全党就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讨论,并邀请一批同情和支持工党的知名学者深入探讨工党失利的原因。这批学者组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哲学”的研究班底,定期集会进行研讨。牛津大学的戴维·米勒(David Miller)教授最先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后经持续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学说。这种理论学说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索尔·埃斯特林主编的《市场社会主义》一书中。 然而理论上的突破并不等于组织路线的更新。从组织上通过决议修改党章第四条款的问题几经波折,直到1994年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就任工党领袖之后才出现重大转机。布莱尔上任不久就提出了建设“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工党进行改革。经过不懈的努力,新的党章终于在1995年4月29日得以通过。修改后的章程放弃对生产、分配、交换手段实行公有制,主张建立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充满生机的经济体系,把繁荣的私营部门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结合在一起,那些对公共利益至关重要的部门由公共所有,向公众负责。这是第一次在党章里对混合经济、市场、竞争及私营经济持肯定态度。党章第四条款的成功修改,赢得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好感和支持,成为工党1997年大选获胜的关键,也标志着工党从组织上对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确认。 二、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主张 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固然是英国工党迎合选民意志不断修正经济政策的产物,但这决非是权宜之计。政策修改过程伴随着理论上的探讨。在探讨中,一些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被怀疑乃至否定,由此得出的新见解构成了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