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顺应互联互通的世界大势,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和政治力量加速演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出现重大变革,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全球能源资源版图发生重要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应坚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聚焦贸易、投资、金融、规则、产业、气候等重点领域以及网络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主动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提高中国制度性话语权。 一、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滞后,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 过去数十年,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格局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是加速国际格局调整,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愈发不足。 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看,虽然近年来改革持续推进,但仍不能完全反映国际力量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中国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根据2022年度联合国常规预算,中国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为15.254%,较此前提高3.249个百分点。但是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①等主要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份额分别为6.08%、5.41%,均位列第三,远不及美国的16.50%、15.51%,也不及日本的6.14%、7.29%,且美国具有唯一的一票否决权。此外,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数量也与中国的财政贡献不相称。截至2020年末,在联合国系统中任职的中国籍员工共有1384人,占比1.2%,远低于中国的会费比例;而美国、法国、肯尼亚、意大利、刚果(金)居前五位,占比分别为4.7%、3.7%、3.2%、3.1%、2.6%。
从全球化进程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动力减弱。一是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通过“301调查”“232调查”等对中国、欧盟加征惩罚性关税,意图削减主要贸易伙伴对美贸易顺差。二是部分国家保守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日趋严格。近年来,美欧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加强对敏感领域的外资安全审查;美国更是干预外国企业赴美上市,利用行政手段干扰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三是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抬头,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意愿减退。英国正式“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力推“美国优先”战略,相继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协定和多边组织。
2.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有利于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在强化开放合作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看,“十三五”期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并取得诸多成就。一是积极发挥二十国集团(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作用,参与和引领G20议程,推动G20相关国际规则磋商和制定。二是积极参与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深化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三是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优化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四是支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更好发挥作用,补充国际多边金融体系。五是支持WTO进行必要改革,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六是推进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国—格鲁吉亚、中国—马尔代夫、中国—毛里求斯、中国—柬埔寨5个自由贸易协定,结束中国—智利、中国—新加坡、中国—新西兰3个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以及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积极推动中日韩、中国—海合会、中国—挪威等10个自贸协定谈判。
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趋势看,“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制度型开放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目前,RCEP已经正式生效,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自然人临时移动四方面的市场开放,纳入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等现代化议题,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同时,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议题谈判,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模式,推动共建国家互利共赢。截至2022年2月,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并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