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人才 靳玉乐 【作者简介】靳玉乐(1966- ),男,河南邓州人,教育学博士,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jinyule@szu.edu.cn(深圳518061)。 【原文出处】《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22.2.22~25 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和内生力量,不仅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实现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对中西部发展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中国高等教育布局的影响,中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的差距较为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为了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实行省部共建和合建中西部高校,为切实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要真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就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被动输血的“单车道”,转向主动造血、精准输血的“双车道”,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生动力。不局限于模仿发达地区,而是立足本土的资源和条件,培育内部的生长能力,在保持和维护自身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用外力来实现内部发展。[1]这其中,人才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较10年前增长近70%,达到3.76亿人,持续保持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的流动趋势。[2]在中西部振兴高等教育的进程中,人才续留力和吸引力不足对中西部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如何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提升人才集聚力、增强人才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评价和管理服务体系等应成为当前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积极培育优良的人才环境 优良的人才环境是人才引进、使用、流动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中西部高校要采取政策扶持、政治关心、经济鼓励等措施,着力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西部地区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区情,要独辟蹊径,走自己的人才发展道路。从战略角度看,中西部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建设以下的人才环境。 人文厚重之地。中西部高校应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培育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态,形成尊重学者、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让人才享受自由、创新和成长的快乐,尤其是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健全项目支持、在职培训、访问学习等多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3],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使理性和真理之风压过权力的滥用,切实克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繁文缛节式的官僚主义作风。要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弘扬科学精神,强化诚信自律,坚守学术道德,积极营造尊重科学、诚信求真的学术氛围,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科技创新之地。中西部高校要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培育和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并体现中西部区域学科集群优势和特色的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平台。 开放发展之地。中西部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等交流平台,扩展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同时加强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以及与东部高校的交流合作,为人才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发展环境。 共建共享之地。中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高等教育应致力于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和民心相通,强化国家认同,为人才发展创造一个繁荣共享的文化环境,使他们能够获得归属感,尽快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安居乐业。 制度融通之地。中西部各省、市、区虽然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是,区域内部的人才竞争多于合作,缺乏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中西部高校“抱团引才效应”并未出现,相关的人才制度缺乏有效的衔接、联通。因此,中西部高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现制度融通,避免内部“互挖墙脚”,创造良性的人才竞争环境。 二、切实提升人才集聚力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点在于聚集一批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人才聚集可以推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助力中西部经济聚集和产业聚集,而经济集聚、产业聚集又反过来促进人才聚集,只有形成良好的人才聚集效应,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进高等教育的振兴。 尽管中西部地区通过“楚天学者计划”“两江学者计划”“天山学者计划”等一系列引才政策,引进培育了一些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但是,由于受到政策、制度、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净流入率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东部大部分地区,中西部地区在总体上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比较弱的。 武汉、郑州、西安、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高度聚集带,其他地区或城市的人才密度较低,中西部整个区域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人才分布格局,中心城市人才聚集的辐射作用并不明显,其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弱。与东部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人才聚集存在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差距较大的问题,另外,国际人才偏少。国际人才所占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东部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很难形成“广聚天下英才”的虹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