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22)03-0001-04 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22.03.001 随着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会评和进校考察、“双高计划”评审以及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三方面活动的展开,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是基于前不久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举办的高等教育领域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特点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新一轮审核评估增设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使立德树人由“软目标”变成了评估的“硬指标”。随着立德树人指标在各项评价体系中的树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开始深入人心。 (二)推进分类评价 2021年5月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了专家组分别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按照新的评估方案,实施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新一轮审核评估提供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即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五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依据“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各高校可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与上一轮相比,新一轮审核评估更加强调“用量身定制的尺子量自己”。 (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一个重要改变是引导高校更加重视大学质量文化的建设。体现在新一轮审核评估就是更加重视统计数据,强调用数据来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除提供了一系列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外,教育部评估中心还请被评学校提供了毕业一年和五年的学生抽样名单,不仅为专家组进行深入调查提供了便利,也更能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这三个新特点不仅是新一轮审核评估所独有,而且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接下来整个高等教育评价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对未来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一)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更需要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进行评价 新一轮审核评估增设立德树人评价指标,从实际操作中,关注的是思政课教师人数、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生均网络思政投入经费等硬指标。在“双一流”建设会评时,要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情况打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觉得很难打,很难从量化的角度对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进行区分。因为高校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体,立德树人更应该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呈现,重点考察学校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如对高校师德师风的考察,不仅要看学校出台了多少文件,更要关注学校有关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过程。同样,与学生相关的政策,也是如此,都需要高度关注过程的处理。在评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学校的做法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有的学校为了满足图书馆藏书量的指标,突击购买大量便宜的图书;而有的学校则根据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购买图书,甚至师生可以无须申报、先行购买。再如,很多学校提“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一般是为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但也有学校把不相关专业捆绑在一起,出发点是要解决部分专业招生困难的问题。到了培养环节,将大类若干专业进行简单叠加,例如,一个大类里有五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出三门专业课,学生一学期光专业课就要上十五门,疲于应付课程,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学习,这就与宽口径、厚基础的初衷相背离。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同一个政策,出发点不同,执行的过程不同,好政策也会变成坏政策。从这些角度来看,立德树人的评价是可以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进行评价的。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刊发了一篇题为《晒一晒“象牙塔”里的那些官僚主义》的文章,指出:“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巡视反馈,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官僚主义问题……带坏校风、师风和学风,危害不容小觑。”可见,立德树人评价并不虚,都体现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细微之处。 (二)高校的分类评价需要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在国家层面,提出既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地方层面,如广东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思路,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分类评价有多个层面,不仅仅是高校之间,学科、学院、教师甚至学生之间,也都要关注分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