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一流相互独立、有机统一 就高校办学而言,特色办学指我国大学的发展呈现出中华民族自己的特殊规定性。它是与众不同的质点乃至独一无二的个性,让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高度标识性,在各国高等教育中显露出鲜明特性。在应然意义上,面向伟大复兴的特色办学以高度的合理性、先进性为内在构件,又追求并创造合理性与先进性。进而言之,特色办学在更高和更本质的意义上是中国大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内容,由主体性、原创性形成自身特色的合理性、先进性。 世界一流大学指我国大学的发展达到当前历史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第一级别的水准,跻身先进行列。它意味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打造精品,使中国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类前行的方向,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和较低的局限性。换言之,高度合理性和较低局限性构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标配,使之成为现实的一流。 可见,中国特色办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是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标准对我国大学建设所作的规定,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办学强调中国特色,是从发展是否具有自身独特品质的角度予以言说,它要求坚守自我的立场与原则。办学追求世界一流,是从发展是否达到世界第一层次水准视角予以考察,是追求优秀与先进,拒绝低劣与落后。在一些观念深处,仿佛中国特色办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其实,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完全可以共存乃至互益。 中国特色办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亦非只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只是普遍性层面上的要求,中国特色办学也不只是特殊性层面上的要求。拥有本国特色,这是所有高水平大学的共性。发展良好的高校无一例外地具有自己的特点。而成为世界一流,又是某些大学的个性或特性。只有部分高校能够跻身世界前列。诚然,呈现出世界一流水准,这在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普遍性。但于当代中国大学而言,所具有的世界一流水准的具体内容又富于民族特色。而且,尽管中国特色办学在总体上与他国相区别,但在具体内容上不排除存在与他国相同或相近之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目标,构成考量所有相关问题的最高指针与标准。“双一流”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办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本身及其关系,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建设,都服务于这一最高利益总体。因此,对二者关系的把握,需要从最大限度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由此立场看,中国特色办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虽存在区别,但能够在实质的意义上相辅相成。 特色与一流内在关联、相互作用 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绝非丢弃中国特色办学,相反,它将中国特色办学作为内在规定。鲜明而有益的特色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前列内在的“质”,构成中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的先决条件之一。离开特色的世界一流,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它意味着只是亦步亦趋地跟随他人的脚步,依样画葫芦地模仿他人的样板,从而成为另一个他人。而在现有世界体系中,缺失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色,不能“弯道超车”,就不可能“突出重围”通达一流。 强调特色办学亦非否弃世界一流,它同样以世界一流为内在规定。中国特色办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本质上是特质与水准的关系。特质同水准一样,也是一种“质”。可见,中国特色办学内在地同“质”相关涉。可以说,即便是特色,亦需达至一流,以代表历史的前行方向,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精神文化需要。因而,世界一流构成中国特色办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定向。 基于此种相互规定,“双一流”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办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可以相互审视、判定。一方面,以本国的特色与立场审校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充满相对性、不确定性乃至主观性,需要持之以恒地增进对于世界一流的认识,坚持不懈地改进关于世界一流与否的评价,认真对诸事物加以鉴别和比较,在纷繁复杂的境遇中判定真正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正是辨别真相的有益路径。在追赶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容易以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样板为范本模仿之,从而失去独特性乃至自主性。时刻保持中国特色亦即主体性、原创性的自觉,有助于辨别真正的世界一流。 另一方面,以世界一流的视野看待本国特色。特色与特长之间存在距离,从特色到特长,正是发展的过程。中国大学着力发展和引以为傲的特点,具有世界历史性亦即高度合理性,从而能够稳定地位列世界一流。在此意义上,高校办学应以世界一流对照自己,注重调整、强化自身特色,朝着不断提高的世界一流水准方向发展,成为高水平特长。这一点同样值得引起重视。 特色与一流相互支撑、相互成就 “双一流”建设中,强化中国特色办学能够夯实我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础,使之凸显自身。民族性并不绝对外在于世界性。相反,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没有离开过民族特色,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等领域。虽然不能简单地在二者间画等号,但民族性的确能够以浓缩的方式呈现进而推动世界性。近年来,中华民族愈益自觉地向世界提供富含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样本、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及其一流水准提供新的有益选择。这是包括高等教育特色在内,中国特色为世界作出的贡献。未来,还可以有更多、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