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这既是对“双一流”建设大学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好扎根中国大地的高水平大学的强大动力。 一、立足新发展格局找准办学定位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未来十五年特别是“十四五”规划这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攻坚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国家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国高水平大学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当前,95%的高校在地方,没有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一流,但不能把高校人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2]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竞争力。地方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找准办学定位,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具体来说,就是要扎根中国、体现国家意志,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要深耕区域、体现地方特色,扎根地方、面向应用,在服务区域和地方发展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在新发展格局中,地方大学要明确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不断实现“四为服务”的价值追求。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转到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上来,推动学校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上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师资配置上的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上的改革,推动一大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各级各类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地方大学同样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激发和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大学发展的根本指引;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大学领导体制的核心坚守;把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大学治理的基本依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育人的独特优势。对于学校的工作,学校领导要在重要时期、关键阶段,从宏观和战略上,提出引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牢牢把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基层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有机结合,学校发展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步谋划、与党的组织同步设置、与党的工作同步开展。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是做暖人心的工作,而不是做泼凉水的工作。在学校,就是要做好广大教师的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引导,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大家一起努力实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形成学校上下同心同德同奋斗的强大发展合力。 三、坚守大学使命培养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作为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理念,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培养时代新人要以德为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使命。在学校,立德树人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参与。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地方大学特别是要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努力锻造新时代青年学生有志气、骨气、底气的品格。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效果。 培养时代新人要融合贯通。树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教育观,坚持全面培养,完善“五育”并举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促进高质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要充分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让我们的学生看到革命先烈心怀“国之大者”,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国尽责的卓越贡献,要让我们的学生听到革命先烈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英雄壮举,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勇敢挺起民族脊梁的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