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13个北约成员国出动84架军用飞机, 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上空进行了代号为“猎鹰”的大规模空中演习,阿尔巴尼亚为演习提供了空间和机场。北约这种在防区外非成员国领空对第三国炫耀武力的做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北约发言人称:演习的目的是检验北约在巴尔干地区“迅速显示力量”的能力。但明眼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北约在为武力干预科索沃危机作准备。 剑拔弩张气势汹汹 这次演习的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北约借演习向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警告:放弃暴力,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地区的危机。如果达不到上述目的,北约就有可能动武。目前,北约不仅已在为此制造舆论,而且也已着手作军事行动的实际准备。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重申,北约对科索沃局势的干预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为了“尽一切所能”避免科索沃发生大屠杀,美正在考虑各种方案,包括军事行动,并说,他“已授权北约加快制定计划”。 获取欧洲维和“专利权” 6月11日,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通过了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八点方案”,其要点包括在科索沃边界陈兵、在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划定禁飞区和禁枪区、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以及在科索沃设立禁止使用重武器区域等。据西方透露,北约总部现已制定好了军事干预南联盟的计划。 北约之所以要准备从军事上干预科索沃,就其内部原因来说,主要是由北约的战略任务所促使和所决定的。冷战结束后,北约于1991年制定了新战略,重点是把遏制和对付欧洲的民族和领土争端危机作为己任。几年来,北约一直企图通过各种可能在欧洲树立这种威望。最近,北约决定其维和部队继续驻留波黑取消原定的撤军期限,就是一个突出例证。表明北约已将维和使命作为其长期的战略任务,并使北约今后在欧洲包揽维和工作获得了合法的“专利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约再次制定干预南联盟的军事计划。北约企图通过这次可能的军事行动进一步树立起惟有北约才是当前欧洲安全和稳定的可靠维护者和保证人的形象,以进一步扩大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和地位。这既有利于北约的进一步东扩,更为北约在建立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增加新的筹码。 可控制的“有限动荡” 北约特别是美国,一门心思想把冲突局限于南联盟范围内,即只能是科索沃的“有限动荡”。这样,对美不但无害,反而可以把它作为一张牌,更有效地削弱和牵制南联盟。基于此,美国和北约制定的军事计划不无鼓励和支持科索沃阿族自治和独立之意。而对俄罗斯来说,科索沃的冲突久拖不决,将对俄某些少数民族潜在的独立意识是一种刺激和鼓励。这便是美俄双方产生不同政策的基本由来。 美国心中藏着的一条线是不让科索沃的冲突之火烧到阿尔巴尼亚、特别是不让烧到马其顿。因为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有其跨地区的历史渊源。它不仅和阿尔巴尼亚而且还同马其顿密切相关。而马其顿在历史上曾分属于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无论是民族矛盾或领土纠纷都带有国际瓜葛的性质,盘根错节十分复杂。在这种背景下,科索沃冲突一旦蔓延开去,很易成为点燃这些有关国家重算历史旧账的火种。 美国和北约不让科索沃的冲突扩大到马其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担心引发希土之间的冲突。因为希腊和土耳其一直存在着塞浦路斯问题这个疙瘩。希土都是北约成员国,如果北约发生“内乱”,将严重削弱美在欧洲的地位,这是美国的“大忌”,也是美决不退让的一道防线。而这也正是美国策动北约在必要时军事干预科索沃的最根本的外部原因所在。 引而不发决心难下 目前北约尚未下定动武的最后决心,主要有三块“绊脚石”挡着它。一是“师出无名”。1975年赫尔辛基欧安会的《最后文件》规定了不得以武力改变国界的准则。由塞黑组成的南联盟是得到国际上承认的主权国家。如果北约贸然向它派兵,将会由于违反欧安会原则而遭到签字国的谴责或反对,而且这种强行改变边界的先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欧洲也许从此将无宁日。二是将会遭到南联盟的激烈抵抗。南斯拉夫已一再申明,科索沃是南的内政问题,不容别国干涉。北约若对它出兵,必将被视为侵略。这样,北约面对的不只是科索沃,而是整个南联盟。北约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后果难测。三是将使美俄关系重趋紧张。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对科索沃动武,如美国强行为之,必将大大恶化美俄关系,而且有可能使俄国内对美的强硬派重新抬头,这是美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严重后果。 由于以上原因,美国和北约难下最后决心。看来,出兵科索沃只是美和北约为寻求科索沃冲突不蔓延至境外的诸方案中的一种方案。美与北约一方面密切注视着科索沃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探索除军事外的其他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究竟出不出兵,还要看该地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