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专电 5月21日,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之一,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被迫辞职,副总统哈比比接过这个世界第四人口大国的最高权柄,从而使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危机趋于缓解。然而,此间分析家认为,长期积累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新政府很难在短期内摆脱困境。 不少人说,如果没有经济危机,苏哈托就不会下台。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过去20年来,印尼以年均经济增长率7%的高速度赢得了“亚洲之虎”的美称。据官方统计,截止到1997 年印尼的人均收入已从60年代初的50美元增至近1000美元,全国贫困人口从60%降到11%。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也使军人出身的苏哈托总统的声望如日中天,被人们誉为“建国之父”。因此,今年3月,当77 岁高龄的苏哈托第七次连任时他踌躇满志, 表示要带领人民克服经济危机迎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然而,他的梦想不但未能成真,自己也不得不在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中被迫下台。 自去年7月东南亚金融风暴以来,印尼的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印尼盾对美元汇率连续下滑,迄今盾币已贬值70%以上;股市也低迷不振,股票综合指数已下跌近40%;受其影响,银行经营困难乃至关闭;工业生产大幅滑坡,失业大军猛增,通货膨胀加剧,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将为负8%,是30 年来的最低点。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印尼深层次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沉重的私营短期外债、大量的银行呆帐和无序的房地产开发等都来源于官僚腐败和管理不善。政治上的不民主和经济政策缺乏透明度导致的腐败、垄断和混乱更给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了摆脱困境,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和冻结20几家银行等,但收效甚微。因此, 政府不得不向国际金融机构求援, 并于去年10月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一揽子贷款协议。但是,在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要求时,印尼政府却讨价还价,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市场,消除腐败、裙带风和官僚资本垄断的要求等方面,更是口头应允,实则我行我素。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两次推迟贷款,使印尼错过了经济复苏的良好时机,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外投资者失去信心。国内各阶层人民也对政府大失所望,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在周围邻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而印尼仍在经济危机的漩涡中挣扎时,印尼政府才不得不在今年1月中旬同意认真实行改革计划, 但为时已晚,民众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从2月下旬开始, 反政府的示威活动不断。可就在这种情况下,5 月初政府却大幅度提高燃油和电力价格,进而带动各种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更使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人们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在5月13日至15日, 群众的大规模示威终于演变成一场严重的骚乱,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至此,人们从呼吁政府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司法和教育改革发展到公开要求苏哈托下台。印尼问题分析家认为,经济问题不是引发动乱的唯一原因,印尼动乱有深层次原因,如种族矛盾越来越尖锐,贫富悬殊问题日益突出等,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反对腐败,要求变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5月23日,新任总统哈比比的“改革建设内阁”宣誓就职。然而, 分析家认为,新政府的成立并不完全意味着政治危机已出现转机,更不能说已经结束。新政府面临的难题是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的。 首先,哈比比的总统的合法性仍受到不少人质疑。一些反对派、社会知名人士以及法律界人士仍然坚持要求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制定新的选举法,然后举行全国大选,选出新的总统和副总统。另外,军方和议会虽认为哈比比出任总统符合宪法程序,但只是表示给哈比比一个机会并将密切关注和监督其改革计划的实施。其次,印尼的政治危机是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激化的结果。目前这些基本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哈比比和内阁大部分重要阁员来自原政府老班底,他们能否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各种矛盾,人们是否相信和拥护他们的政策等都还是未知数。三是,印尼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困难重重。政府能否在短期内开出一付灵丹妙药,有待观察。刚刚被任命的几位负责经济事务的主要内阁部长一方面要求总统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一方面表示两个月内将辞职。这无疑使人们对政府拯救经济的能力和作为产生怀疑。 另外,国际社会虽然对印尼政府的更迭表示欢迎,但鉴于目前的政治、经济情况,大多数国家和机构仍持观望态度。在这种环境下,外部的援助和投资恐怕也很难迅速到位。 新政府面临的有利条件是,经过政治和经济剧烈震荡的印尼大多数人民在迫切希望变革的同时也渴望安定、和平。因此,哈比比总统在就职时希望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消除分歧,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