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参院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批准、签署了北约东扩议定书。克林顿声称这是建设和平、统一与稳定欧洲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里程碑”,表明美国在大西洋两岸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是“牢固”的。一些国际评论家认为,克林顿的这番言辞,实际上是向世界宣布:经过数年的动荡和变化,以美国为主导、北约为核心、西欧配合和俄罗斯适当参与的冷战后欧洲安全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冷战期间,整个欧洲处在美苏激烈争夺和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之下。这种主要靠双方军事力量制衡的安全格局,随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和东欧剧变而崩溃。欧洲各国为了占据未来欧洲政治和安全的制高点或有利地位,纵横捭阖,开展紧张的外交活动。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利用与西欧的传统联系,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愿望,以及俄罗斯国力式微的状况,推动北约采取改革和调整措施,将原主要对付华约的“前沿防御战略”和“灵活反应战略”改为以“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为主要任务的“全方位防御战略”,以及面向原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的“扩展战略”;其职能也从原来保持核力量均势,防止突发威胁转为以合作形式保卫成员国安全,并参与“防区外”的军事维和行动。这样不但使北约渡过“生存危机”,而且也使美国把扩张、控制之手伸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从而确立了它对欧安格局的主导地位。美国和北约近年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实施“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于1994年签署的这个北约首脑会议文件规定,原华约国家和其它欧洲国家都可自愿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作为最终加入北约的准备阶段。当它们成为伙伴国后,如其安全受到威胁,可与北约“磋商”对付办法。北约还可参与伙伴国军队和防务结构的改造,帮助其军事训练,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共建联合特遣部队,执行维和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迄今为止,已有27个国家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通过这个计划,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得以首次进入黑海、里海和波罗的海及中、东欧和中亚有关国家,不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向这些国家进行军事渗透和扩张。去年5月,北约16国和27 个伙伴国以及塔吉克斯坦宣布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委员会”,这实际上构筑了几乎笼罩整个欧洲和中亚的,虽不十分紧密但由北约起领导作用的安全网络。 启动东扩步伐。1995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去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 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入盟,并许诺1999年考虑吸收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还不断强调,北约的大门对要求加入的所有国家都是敞开的,北约东扩是个持续的过程。似要把原华约的所有国家,包括独联体的一些国家都囊括进去,使西方防务的前沿不断向东推进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以成“兵临城下”之势。据统计,目前已有12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提出了入盟申请,它们把加入北约,“回归欧洲”作为最重要的国策。 建立与俄罗斯磋商机制以及与乌克兰特殊关系。去年5月, 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相互关系基本文件”,决定成立常设联合理事会,就双方关系以及有关欧洲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两个月后,北约又同乌克兰签署了特别伙伴关系宪章,规定乌在“感到其领土完整、独立和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时”,可立即同北约进行磋商。如果说前者通过向俄作出某些不具约束力的承诺,给俄某些有关欧安事务的“磋商权”和一些经济利益,以换取俄对北约东扩的默认;而后者则是北约对乌的一种拉拢,同时警告俄不能在独联体内搞军事集团。此外,美国还单独同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了伙伴关系宪章,公开宣布这三国的安全与独立对美国具有“真正、深远和持久的利益”,美承诺帮助三国加入北约,以“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和北约的战略目标”。 直接插手、干预“防区外”的前南战乱。北约出动飞机轰炸波黑塞族区,接着又先后组成以美军为首的稳定部队和多国部队,以维和为名,进入波黑及巴尔干其他地区,把那里当作北约转换战略、扩大职能的试验场。最近,北约又准备军事干预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危机。据克罗地亚某高级军事官员透露,美国通过北约军事干预,已实际控制了巴尔干半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在巴尔干众多国家,包括克罗地亚都有美国军队和军事基地。 与调整战略、转换职能相适应,美国还推动北约实行内部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和部队总量,使北约运行更有效、更灵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