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伦敦会议不欢而散,原定于11日举行的华盛顿会议又被宣布流产。美国为打破僵局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严重受挫。 伦敦会议主要讨论美国为打破僵局而提出的“想法”。美国的“想法”是:以色列在3个月内分3个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出13.1%的所占领土,其间暂停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活动;巴勒斯坦方面相应地要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如向以色列提交全部巴勒斯坦警察的名单,逮捕哈马斯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等。对于美国的这些设想,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可以接受,以色列方面则始终不同意,坚持交出的领土不能超过9%。 以色列拒绝接受美国的“想法”,主要是担心撤军会危及自身的安全。具体地说有3个原因:第一, 这将意味着放弃其针对伊拉克的雷达预警设施;第二,将使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暴露在敌方常规火力之下;第三,以色列将不能完全控制1967年以前的边界防御设施。 在伦敦会议未取得成果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提出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11日到华盛顿与克林顿总统举行会议,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接受美国的“想法”,否则美国将重新考虑对整个和平进程的态度。以色列方面认为,这是美国方面下的“最后通牒”。据说内塔尼亚胡最初曾认为对美国的建议可以考虑,但在内阁中强硬派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表态拒绝。 造成美以之间“顶牛”的另一个最新因素,是克林顿总统夫人希拉里6日在一个场合打破禁忌地说:“为了中东和平这个大目标, 建立巴勒斯坦国非常重要。”内塔尼亚胡已再三声明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尽管白宫发言人随即指出,希拉里的话只是她个人的意见,并不代表总统和白宫,但以色列方面还是认为,这是美国方面故意在关键时刻在十分敏感的问题上放出的“试探气球”。 以色列方面之所以态度如此强硬,是因为在美国的犹太人势力十分强大,在美国国会中又不乏支持者。在年底的国会中期选举和2000年大选时,在职副总统戈尔要竞选总统,民主党与共和党一样,也离不开犹太人的钞票和选票。实际上,一些国会议员,包括众院议长金里奇等都认为政府对以色列下“最后通牒”的做法不妥。有人更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与巴勒斯坦方面站在一起,共同给以色列施加压力。正因为如此,虽然华盛顿会议开不成,内塔尼亚胡本周内还是要到美国来进行游说,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目前美以之间在恢复巴以和谈的意见上相左,但不会导致关系破裂,双方之间的沟通仍在频繁地进行。据报道,以色列有可能同意美国提出的撤军要求,但条件是对犹太人定居点实行全面的安全控制;或者先撤出9%的所占领土,另外约4%的土地由美国暂时保护等。由于中东和平进程是克林顿政府显示其外交成绩的一张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明显的紧迫感,但从内塔尼亚胡的日程来看,本月底重开华盛顿会议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本报华盛顿5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