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欧会议在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召开,世人瞩目。在东亚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下,众多亚欧国家的领导人,能否拨开云雾,去完善和巩固他们在曼谷开创的事业。 曼谷会议两年来,遵循会议制订的建立以发展经贸合作为基础的“新型、全面的伙伴关系”这个总目标,在亚欧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届亚欧会议确定的具体目标和后续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落实。比如会议规定的高层会议、外长会议、财长会议和经济部长会议相继召开,再比如制订批准了《促进投资行动计划》和《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启动亚欧基金,召开工商论坛会议和亚欧论坛会议。所有这些,都为第二届亚欧会议如期召开创造了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人们注意到,自1997年夏季以来进行的上述活动中,都增加了一个“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容。这就提醒我们,第二届亚欧会议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召开的。 与首届亚欧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背景变化是太大了。亚洲金融危机已是会议绕不过去的议题,亚欧会议面临着挑战。 去年夏季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深深震撼了整个世界经济。它不仅迫使亚洲国家重新审视自己,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首届亚欧会议确定的,以发展经济贸易合作为基础的亚欧“新型、全面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召开的雾都会议,就难免有点让人雾里看花了。 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欧会议带来的挑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是政策性的。也就是说,从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亚欧国家原来设计规定的近期合作措施与步骤,都有被重新检验是否适宜的可能。危机使东亚许多国家经济陷于低谷,生产力和消费水平低下,投资环境恶化。摆在亚欧国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东亚国家如何尽快摆脱危机,如何把危机的破坏性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人们关注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亚欧会议上,亚洲国家会要求欧洲国家做些什么,欧洲国家会要求亚洲国家做些什么,亚欧国家又可以共同做些什么。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挑战,是因为在亚欧会议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东亚一些国家开出一系列调整和改革的“药方”,但这些国家对这些“苦药方”颇为不满,在抱怨“欧洲没有对亚洲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的同时,警告欧美国家如不许诺提供足够帮助,将重新考虑亚洲同西方的关系。 挑战的另一个方面是战略性的。也就是说,从观念的角度去分析,如何看待一直被人称道的“东亚奇迹”、“亚洲模式”。换句话说,与曼谷会议时的看法相比,亚洲的前途如何,亚洲对欧洲来说还有吸引力吗?欧洲联盟会调整它在几年前制订的“通向亚洲新战略”吗?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这些是本届亚欧会议一定要谈到,但又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希望的倒是,会议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气氛和制订后续措施。 当然,担忧是担忧,疑问是疑问,现实是现实。今天最大的现实,是相互依赖已经深入到世界经济各个领域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危机,特别是地区性的危机,对于任何一个有影响的发达国家来说,都无法置之度外。更何况,透过危机的阴云,拨开挑战的迷雾,仍可见到光明。因此,面对挑战的亚欧会议取得应有的成效,仍然是人们期待的。支撑这个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世界上大多数人不会忘记历史。不管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都应该记得70至8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曾经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都应该记得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多少次黑色危机。这样,就会更冷静地看待亚洲金融危机。 欧洲国家没有真正放弃它们的责任,而是在考虑怎样做才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并有利东亚危机国家。据悉,将有望建立“亚欧会议托管基金”,以便向东亚危机国家提供援助。 东亚危机国家并没有失去自信,它们甚至用最传统、最充满民族感情的做法去摆脱危机。 作为亚洲的一支重要力量,日本应该还有实力为亚洲摆脱危机贡献力量。 作为亚洲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没有被直接卷入危机。它不仅为危机国家直接提供了经济援助,而且新任总理朱镕基郑重宣布,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为8%,通货膨胀率低于3%,人民币不贬值。并明确指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亚洲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