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总统在塔什干举行会议,讨论地区一体化等问题,并签署了“塔什干声明”等文件。塔吉克斯坦首次作为中亚经济联盟第四个成员与会。在独联体首脑会议再三推迟、各成员国对一体化前景莫衷一是的情况下,中亚联盟的队伍却在壮大,这预示着中亚在独联体内的政治分量将得到提升。 1994年1月,哈乌吉三国签署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 声明将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最终建立关税联盟和货币联盟。回顾联盟四年历程,似有些签约多、履约寡的影子。此次塔什干会议使成员国由三个增加到四个,还表示将对其他独联体国家“开放”,对游离于中亚之外的土库曼斯坦更是允诺给予“特殊条件”促其加入。这表明,中亚诸国一体化的决心是明确而坚定的。 中亚这几国之所以重视一体化,主要出于其地缘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中亚在前苏联仅为一个次地区。但是,它位于欧亚接合部,各种文化、宗教交叉,尤其是该地区极可能成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国际能源产地之一。因此,区内力量重组也好,与外部世界接触也罢,无不牵动大国神经。而地区一体化恰能大大提高各国与大国对话的分量,平衡与大国的关系。可见,中亚一体化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另外,中亚各国均为内陆国,自古就存在水资源、领土和种族矛盾等诸多难题。各国通向外部世界都需经过别国领土。这种情形也注定中亚各国为避免冲突,保证安全生存和发展,只有相互提携。 尽管如此,中亚经济联盟一体化仍关山重重。其一是经济互补性较弱。区内国家的经贸互补性平均只有10%强。原因是各国多为原料—能源生产国,产品销售传统市场均在区外。二是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形成中,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相关的经济法规、税收、价格和货币政策各有差别,这使得签订的经济协议在履行上困难较多。再有,尽管中亚经济联盟成员已由三变四,但尚缺一个能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国家。由此看来,中亚联盟的一体化进程仍路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