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过程中,俄罗斯自始至终采取了异常坚决和强硬的立场,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立场,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外交活动。俄罗斯为何如此坚定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俄罗斯主张多极世界是它对美国说“不”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奉行将其“融入西方”的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试图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但美国并不把国力远不如前苏联的俄罗斯视为平等伙伴,只把它当作“小伙伴”对待,处处不顾俄罗斯的利益而单独行动。俄罗斯朝野在体验了这一痛苦经历之后,看出了单极世界将使自己处于仰人鼻息的境地。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在谈到伊拉克核查危机时曾说:“客观条件和国际关系的客观基础所要求的正是多极世界”。叶利钦总统最近也强调,“有的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强加给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他还指出,“历史证明,建立世界霸权的企图任何时候都不会实现,多极世界的趋势今天已经形成”;“只有在多极世界中,才能不论国家大小,不论军事力量强弱,所有国家都有发言权,都能保持自身的独立。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互利和平等合作关系的潜力才能得到发挥”。从这一理论出发,俄罗斯不愿看到美国通过武力征服伊拉克,在这一地区称霸,俄罗斯作为多极世界中独立的一极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俄罗斯对美国说“不”是贯彻其中东战略的重要举措。 前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曾一度对美国在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地区冲突中的立场亦步亦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逐渐意识到前苏联解体使地缘政治发生了对它不利的变化,加上美国积极策划北约东扩,对被俄罗斯视为有特殊利益地区的独联体国家采取有害俄罗斯利益的政策,俄罗斯才决定重返与它南部毗邻的中东地区,夺回丧失的武器市场和商品市场。如果伊拉克再遭美国军事打击,不仅可能继续削弱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收回伊拉克对俄罗斯70亿美元的债务也会落空。如果核查危机得以和平解决,不仅能增强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也能使俄罗斯在伊拉克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俄罗斯对美国说“不”是国内民情变化的结果。 前苏联解体前后,美国曾放风表示,如果莫斯科按照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思路进行市场改革,就向莫斯科提供类似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大规模经济援助。当时,俄罗斯不少老百姓和政治力量对此寄予厚望,企盼利用这一援助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改善生活。但是,事态却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仅以经援为诱饵,其实并未将允诺付诸实施。1992年和1993年西方7 个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分别通过了给俄罗斯提供240亿美元和435亿美元的庞大援助计划,然而,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允诺没有兑现。尽管俄罗斯一再恳请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贸易限制,但时至今日美国仍不给俄罗斯最惠国待遇。此外,美国对俄罗斯恢复武器市场来获取急需的外汇也处处设置障碍……所有这一切,在俄罗斯百姓中,包括在亲美的民主派人士中引起不解和不满。他们从美国的种种行为中看清了美国对俄政策的实质,美国由寄予厚望转为失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叶利钦总统呼吁主要依靠本国投资来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对美国谋求建立“战略同盟”转而谋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这一政策得到各种政治力量的支持。对伊拉克核查危机的斡旋就是明证:政府、议会以及各党派都赞同总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立场。 在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上对美国说“不”,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奉行反对美国的政策,也不意味着将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会对美国说“不”,而只是要美国知道,不能无视俄罗斯的利益和存在。正如普里马科夫外长所说,“俄罗斯知道美国的作用”,希望美国也“明白俄罗斯在当代世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