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俄罗斯明显表现出要与原苏联波罗的海3 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改善关系的愿望,多次向它们伸出“橄榄枝”,提出向波罗的海提供安全保障的倡议。但波罗的海国家对此反应谨慎。今年新年伊始,3国总统访问了美国, 并签署了美国与波罗的海3国的伙伴关系宪章。但对于俄罗斯来说, 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俄决不会坐视3国脱离自己的影响。因此, 俄与西方在波罗的海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波罗的海3 国融入西方也决不会一帆风顺。 三国与俄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波罗的海3国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外国的侵略和统治。根据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或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秘密补充议定书的规定,3国被划入苏联版图。1940年8月正式加入苏联。1991年,波罗的海3国相继独立之后, 想彻底摆脱俄的控制与影响,与俄的关系逐渐恶化。它们关系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俄语居民在3国的地位问题。1989年,在爱沙尼亚居住着47.5万俄罗斯人, 在拉脱维亚有11.2万俄语居民,在立陶宛有34.4万俄罗斯人。立陶宛较好地解决了这些俄罗斯人的公民地位问题。而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许多俄语居民得不到公民地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受到歧视。俄与波罗的海国家在撤军问题上曾吵得不可开交。除此之外,边界问题也是另一难题,直到目前,俄只与立陶宛签署了边界条约,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边界谈判仍在进行。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俄与3 国关系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紧密的经济联系却使3国离不开俄。 俄是波罗的海国家燃料、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重要来源国。在拉脱维亚,93%的燃料、90%的有色金属和80%的化工原料都来自俄罗斯。收取俄的过境运输费是3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过境运输费占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 %,据估计,如与俄关系恶化,每年将损失5亿美元。俄是3国重要的贸易伙伴,3国的农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俄同时还是3国重要的投资国,虽然俄目前在波罗的海国家的投资并不多,却是爱沙尼亚的第三大投资国、立陶宛的第五大投资国、拉脱维亚的第六大投资国,而且投资的部门对3国至关重要。 加上苏联时期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双方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波罗的海国家一时难以完全摆脱俄罗斯。 为入欧不懈努力 对于波罗的海国家来说,融入欧洲已成基本国策。为此,它们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以求同欧洲经济接轨。改革初期,3 国也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经济出现了混乱,生产大幅度滑坡,物价飞涨,大批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严峻的形势,3 国均实行了严格的货币政策,发行自己的货币,稳定财政金融秩序;全面推行私有化,大力吸引外资。到1995年,波罗的海国家已摆脱了经济困境。这两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估计,1997年拉脱维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4%, 立陶宛3.8%,爱沙尼亚4.9%。1998年3国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超过5%。3 国的通货膨胀率都不高,失业率也较低,财政赤字均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之内。在加快国内经济调整的同时,3国还努力推动与欧盟经济的一体化。欧盟在3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 已占爱沙尼亚65%的出口和51%的进口。外交上,3国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与西方的一体化进程。1995年,3国相继申请加入欧盟。同时, 波罗的海国家并不满足于成为北约的“和平伙伴”,一致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虽然不反对3国加入欧盟,却不能容忍它们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 曾多次严厉警告它们不要轻言入约。但3国的决心已定,表示“不论俄的意愿如何, 加入北约都将是3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目标”。 俄与西方的斗争焦点 波罗的海国家是西方对俄罗斯实行遏制政策的重要“门户”,如果西方控制了3国,俄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3国独立后,西方国家积极支持3国的经济发展,外交上积极拉拢3国。1997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把爱沙尼亚作为首批入盟谈判国,同时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进行准备接纳的谈判,预计在10年之内,3国将陆续加入欧盟。 在“和平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北约积极帮助3国发展军事力量,多次与3国部队举行各种名义的联合军事演习。西方一再回避向俄作出不接受3 国加入北约的承诺,声称北约对“所有的民主国家都开放”。而美国则不顾俄的警告,声称北约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接纳它们。1月16 日美国和波罗的海三国总统签署的伙伴关系宪章中,美国承诺帮助波罗的海3 国加入北约。宪章说,波罗的海3国是美国欧洲战略的组成部分,3国的安全与独立对美国具有“真正、深远和持久的利益”。 俄坚决反对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以免北约军队部署到自己的家门口,因此,对此持强硬态度,没有丝毫商讨的余地。它反复重申,如果北约接纳波罗的海3国,它将重新看待与北约的关系, 并以拒绝与爱、拉签署边界条约的方式来阻挠它们加入北约。由于俄的强硬立场,波罗的海国家没有第一批加入北约,但引起3国对俄的不满。去年7月北约马德里峰会之后,波罗的海国家是否会加入北约已成为俄与西方斗争的新焦点。 俄似乎已渐渐认识到,对波罗的海3国实行强硬政策, 只会把它们进一步推向西方,只有在信任、对话的基础上,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向它们发起“和平攻势”。去年下半年,俄与波罗的海3 国的关系出现了某些改善的迹象。10月底,立陶宛总统访俄之际,两国签署了《边界条约》,两国关系取得突破。俄还通过立总统向爱、拉两国传递了愿与它们改善关系的信息。最引人注目的是叶利钦向波罗的海国家提出了提供安全保障的倡议。早在去年3月俄美首脑赫尔辛基会晤时, 叶利钦就曾提到过这一想法,但没有得到反响。10月底,叶利钦正式提出这一倡议,但遭到了3国的拒绝。12月3日,叶利钦利用访问瑞典之机,出人意料地宣布,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之前,单方面将西北部地区的陆海军削减40%以上,同时还提出同波罗的海3国共同控制波海领空, 举行空中、运输联合演习,建立军方间的“热线”联系等等。他把安全保障的建议更加具体化,目的就是要3国放弃加入北约的愿望。与此同时, 俄还努力争取北欧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它提出的裁军建议,已受到北约国家的普遍欢迎,认为这意味着俄已开始致力于同波罗的海3 国发展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