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交流的日益扩大,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术界浓厚的兴趣。本文不准备在此重复地探讨韩国成功的经验,我们所关注的是韩国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也是我国近年发展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即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本文试图以韩国为例,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特点的分析,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来更深入地把握发展与腐败之间的某种关系。 一、反腐败问题在韩国政坛上引起的罕见风潮 韩国的经济成就世人有目共睹,这里不再赘述。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从1996年开始在韩国政坛上爆发的反腐败风潮。正是这种空前猛烈的反腐败风潮,使人们在考察韩国经济奇迹的同时,能更加清醒和全面地认识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的特点。 1996年12月16日,汉城高等法院二审判决韩国前总统全斗焕无期徒刑,罚款2205亿韩元,前总统卢泰愚有期徒刑17年,罚款2826亿韩元。两位前总统的主要罪行是受贿,其方式有:1.给企业提供特惠,收取手续费。东亚集团为承揽原子能发电站工程等国家级大项目,向全斗焕行贿180亿韩元。全斗焕又以给予高尔夫大球场的优惠建设为前提, 向国际集团索贿40亿韩元。某企业为减免200亿韩元的税金, 则给总统提供了70亿韩元的贿赂。每年中秋和年底,许多大财团自愿奉送30亿韩元给总统。2.直接成立敛财组织,“日海财团”智囊组织,由全斗焕本人担任董事长,其工作主要是强迫各大财团捐款,总计598亿韩元。 其妻则建立了“育英会”, “新一代心脏财团”等, 终身会员一次性缴会费20亿韩元,敛资近500亿韩元。[1]其弟全敬焕也不示弱,通过“新村运动委员会”,仅从国库提取的补助就有480亿韩元, 从地方财界募捐得来的钱也有近400亿韩元。3.则是通过其他一些形式如对某种事故的处理等等,从中收取巨额的款项。卢泰愚也通过大体上相同的手法在其任内敛聚政治基金达5000亿韩元。[2] 然而,正当韩国民众为两位前总统的贪污受贿的罪行感到震惊时,以铁面无私地清算贪污罪行,大力提倡反腐倡廉的金泳三政权自身却又陷入了危机:先是其国防部长李养镐因购买军用直升飞机受贿而辞职,然后是其保健部长李圣洁因受贿丑闻下台,随之是韩宝集团行贿政界33名要员,以谋求巨额贷款的丑闻被揭露,包括金泳三公子在内的“太子派系”和包括议长在内的政府要员都受到了牵连,正当韩国司法界对韩宝事件作深入调查时,向韩宝集团贷款的经手人和主要证人前韩国第一银行常务朴锡台于1997年4月28日在其家中自杀, 再次在韩国政界引起了震动。1997年5月11日,据韩国广播公司报道, 检察官们已经证实一家地方建筑公司为了获取政府基建项目,以户主实际为金贤哲的方式开了一个10亿多韩元(112万美元)的户头,而金贤哲在16 日也向检察官承认,他曾从商人手中收取过几百万美元。但仍否认给这些人提供过好处。而汉城地方法院最终在17日晚以受贿逃税罪将金贤哲逮捕,被人称为历史性的逮捕。[3]目前,韩国的反腐倡廉斗争还在持续下去, 在短时间内似乎还看不到这一阶段性斗争的最终结果。 这一政治风波引起人们思索的第一个问题是,韩国政坛的腐败起自何时?由于朴正熙已死去多年,很多当事人也无法对当时在暗中进行的各种交易进行核实,但从韩国近年来由于在朴正熙时期的一些建筑行业的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的桥梁断裂、百货大楼崩塌等事件足可证明,大规模的腐败现象自朴正熙时代就已经出现。由此引发的第二个问题是,自朴正熙时代开始,正是韩国经济高速起飞的时间,如何将这一经济迅速发展与这种令人震惊的腐败现象联系在一起?第三,由于事实已经证明韩国的经济奇迹与腐败共存,我们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就是,大规模的腐败是怎样产生的,它与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二、韩国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韩国的发展大致建立在以下几个条件的基础之上:1.整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异常缺乏;2.人口密集;3.面临着敌对北方的“威胁”。除了有一些质量不高的煤炭之外,所有的重要资源几乎都在北方。在日伪统治时期,韩国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国,但在1953年以后,韩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其几乎消耗了所有的本地农产品。此种形势迫使政府制订一个经济发展战略以便能进口原材料和必需的生活消费品,而工业化人口的增加又使失业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北方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也使韩国政府面临着发展经济的紧迫性,只有发展经济并使其国家富强起来,才能使自己的政权稳定。 尽管有这种发展经济的紧迫性,整个50年代韩国的发展却并未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李承晚政权的“先统一,后发展”的主张使其在经济发展上没有什么起色,他进行了土地改革,使韩国农村的收入较为平等,但也使66%的劳动力在60年代晚期仍然留在了农村,这场土改的结果是使韩国的大多数家庭同样的贫穷, 而战争又使1953 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6%毁于了战火。[4]当然,韩国的经济毕竟还是开始恢复, 由于美国的援助(李承晚时期美国对其的援助达24亿美元),也由于进口替代的政策,工业生产逐步发展起来。但这种发展是国内的轻工业在很高的保护关税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国内的消费市场。 如果韩国继续走这条进口替代的发展道路,今天的经济奇迹也许就不会出现。50年代末,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已经超过了战前,但农业仍占很大的比例并且极为依赖外国的援助,同时,随着一批批高等学校的学生从学校毕业,要求发展工业以增加就业机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有着充分的知识劳动力供应的情况下,韩国的经济表现与其他国家相比十分逊色。朴正熙在1961年发动的军事政变彻底改变了韩国经济发展的“自由民主”模式,在他的政府执政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1971年为界, 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各为一个时期。 在60年代,政府扭转了进口替代的导向,而代之以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1971年后,政府则将越来越多的从出口所获取的利润转移到重工业和一些大规模的农村发展计划上,同时也积极资助急剧膨胀的出口导向的轻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