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所有关于美越关系的书籍和文章基本上都围绕着一个事件——越南战争。这场冲突成为目前大量而广泛的文献涌现的根本原因。大多数学者都重点探讨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卷入越战最活跃的这一段时期。 有关美越关系的学术研究严重地偏向于美国方面的资料和观点。但没有人可以否认,这场战争的起止深源于越南国土内。如果不理解越南现代史发展的内在动因,确实是无法明白美国在那块硝烟弥漫的国土上最终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失败原因。 对于所有以美国为中心、范围极广的美越关系学术研究进行分类,并不那么轻而易举,其范围不仅涵盖了外交、军事和政治史的传统研究,还包括了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性别研究、智力与社会研究、文学、新闻学和伦理学等迥异的领域。然而,大多数书籍和文章都特别关注几个核心问题的其中一两个。第一类核心问题涉及美国卷入越战的动因。为什么美国会在军事上干涉越南?为什么华盛顿的决策者逐渐把越南看得对美国国家安全如此重要以至在那里投入超过50万的美军?什么原因致使战略、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或心理等因素的混合力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第二类核心问题是关于美国的战略。为什么美国会选择那种方式的战争?为什么最终会失败?是否采取另一种战略和战术就会获得更好的结果?最后一类核心问题是对越战的经历和意义提出质疑。在印支的长期挣扎导致了什么后果?对于美国是什么后果?对于越南是什么后果?对于世界又是什么后果?这场战争对于未来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作者拟对围绕上述头两类问题所展开的争论进行概述,重点介绍意见一致的主要方面和仍在争论中的观点,并且将对于推动这些争论向新方向发展的几本著名论著进行讨论,最后就有关未来研究的潜在发展方面的主要思潮作一总结。 二 有关越战的文献在某些方面呈现奇特的模式。学者们一开始就采取了激烈抨击政府政策的立场,这一立场随着战争在美国国内日益不得人心而不断激化和加强。只是在于1975年北越成功地统一了国家之后才出现了修正派思潮,然后这一思潮“为美国政策进行了为时已晚的辩护,而不是对其进行通常的批评”。 早期越战分析家对美国政策进行挑刺时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在于他们对美国政策的不同解释。 莱斯利·盖尔布(Leslie H. Gelb)和理查德·贝茨(Richard K.etts)在1979 年的论著《越南的讽刺》(The Irony of Vietnam:The System Worked,1979)中, 对美国干涉越南失败问题总结了专家们在60年代和70 年代提出的不少于9种的解释。这些解释的范围包涵了从经济帝国主义论到理想的帝国主义论,从官僚政治论到国内政治论,以及从理解失误论和种族中心论到意识形态盲目论和国际关系的权力政治驱动论。换言之,早期学者们都一致认为,美国在越南没能达到其目标,并且都趋向于肯定,美国的干涉铸成了一个极大的政策错误,但是他们则在为什么美国会失败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且就导致并延续美国进行干涉的几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展开了争辩。 从这些早期的争执性解释中可以发现两种相对立的立场。这两种立场一直到最近仍可以从学术研究中反映出来。一种立场是自由现实主义派观点,认为越战是可以避免的悲剧。这种观点强调,如果美国决策者对美国在东南亚处于危急中的有限利益作出更充分和更现实的衡量,这场悲剧也许可以逆转。这一观点的另一派认为,如果他们认识到美国力量的局限性或者承认越南国内革命的民族主义具有不可阻挡的召唤力,那么美国可能不会有这场战争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另一种立场正好背道而驰,有时被称之为极端的修正派立场。这一流派认为,越战是美国寻求世界霸权地位的必要的、合乎逻辑的结果;由于美国经济和战略上的需求,美国不能不在越南和其他地方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和当地民族的革命。那么,根据极端的看法,越战并不是一件可以避免发生并将之归咎于政策的失误和理解的失误的事件,而是贪婪的超级大国需要建立全球优势,确保全面服从其意志并且镇压一切违抗其统治的力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70年代末,在共产党军队胜利进军西贡后的几年里,乔治·赫林(George C.Herring)出版了综合前人观点的权威性论著。 赫林利用了各类一、二手资料对越战进行了至今最完整的阐释。其著作《美国最持久的战争》(America's Longest War )详细地论述了美国在越南的努力从一开始就铸成了大错和发生了误解。他个人的看法并不完全靠拢于自由现实主义阵营的一些欠思考的观点。他坚持认为美国在越南执行的“灾难性”政策,“主要不是决策者判断的错误或个性扭曲的错误”。相反,他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一种世界观和遏制政策的“一个合乎逻辑的产物,即使不是必然的产物。遏制政策曾被政府内外的美国人在二十多年里从未认真地加以思考而接受下来”。换言之,越战不能被视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而轻易地处理,也不能被解释为必然的事件,它是自“遏制”本身具有先天不足以来,至少从美国官方把它应用于东南亚以来,一种不合乎逻辑的全球战略所导致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赫林的著作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它既反映又重新塑造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的越战研究专家已经形成的观点。虽然赫林的自由现实主义观点继续遭到来自左派的反对(在80年代初之后还遭到右派的反对),但其著作仍不失为主流思潮的范例。 最近一本对美越关系研究较有成效的著作是加利·赫斯(Gary R.Hess )的《越南和美国:战争的起源和遗产》(Vietnam and theUnited States:Origins and Legacy of War,1990)。赫斯以自由现实主义的立场为基础,同赫林的主要论点完全没有分歧,只是更多地注意到在这场战争中的越南一方。他明确地阐明:“要评价美国在越南的作用,了解越南历史和文化是非常基本的”。但由于他主要是研究美国外交史的专家,因此他指出的问题仍然是美国中心论。赫斯提出几个因素的混合作用可以充分地解释为什么“如此一个相对弱小而不起眼的国家”对“美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列举了这几个因素:“一种把共产党国家列强进行对抗视为‘零和游戏’并且把东南亚国家当成潜在的‘多米诺骨牌’的全球战略;告诫人们制止侵略的重要性的‘历史经验教训’,而由此把越南看成是共产党国家列强‘考验’西方国家意志的另一个场所;美国的承诺与‘信誉’的相应增长,而这两者致使美国认为若置身于事外就相当于放弃其世界领导地位;美国传教的历史使命促使领导者及百姓和军人都把在越南的活动看作是实现西方理想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