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主流下即将度过不平凡的1997年。我国人民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发展的形势下即将度过令人鼓舞的1997年。回顾近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全球的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收敛 一年来,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按国家来说,我国对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俄、中法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倡导建立多极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些发达国家,如德、日、英、法等国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谋求成为独立的一极。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有较大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按集团来说,区域合作组织日趋发展,除了原有的组织,如欧共体、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洲自由贸易区、拉美南方共同体市场、安第斯集团、海湾合作委员会、亚太经合组织等外,今年世界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集团,如今年1月分,土耳其、埃及、伊朗、尼日利亚、印尼、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8国外长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 决定筹建“发展中八国集团”,6月15日, 这八国的总统或总理又在伊斯坦布尔召开首脑会议,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宣布“发展中八国集团”正式成立。宣言强调该集团是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的世界性组织,其宗旨是在以和平代替冲突、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剥削、以公正代替双重标准、以平等代替歧视、以民主代替压制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在世界新秩序中获得更大发展。3月5日,环印度洋区域的毛里求斯、南非、莫桑比克、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也门、澳大利亚、新加坡、阿曼、印度尼西亚等14国外长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告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南部非洲建立了有12个国家参加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今年5月, 东盟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决定接纳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因国内动乱暂时推迟)三国为正式成员国。东盟正从原来以经济为主的地区性组织逐渐向政治、经济并带有一定安全合作色彩的组织过渡。东盟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0个成员国总面积达 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军队超过150万人,武器装备不断走向现代化。大东盟的出现无疑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在全球走向多极化的同时,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却十分嚣张,它竭力维护其一超地位,一再宣称“美国要领导全世界”,妄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上,美国总想自己说了算。继去年美国以唯一的一票否决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连任后,今年在波黑问题上美国又一手指挥,说打就打,说停就停。在中东事务上,今年以色列破坏中东和谈形势后,美国又独断专行,排斥欧盟参加华盛顿会议,还反对欧盟和法国向中东派遣特使,更有甚者,美国两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的提案,偏袒以色列。这一系列做法引起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不满。美国还以“人权”、“民主”、“军售”、贸易等为借口不断干涉别国内政,包括插手我国的台湾和西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激起我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安宁 1997年,世界安全形势看好,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普遍降温,和谈与和解的趋头增强:前苏联地区的武装冲突基本平息;巴尔干半岛特别是波黑地区的冲突,政治解决继续占主导地位;亚太地区继续维持着总体的和平局面;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地区则继续保持稳定。然而,稳定中有不稳定,有些地区战乱频仍,有的国家重新出现混乱,天下并不太平。 今年以来,非洲一度成为热点最多的地区,据统计,非洲年初以来发生的各种武装冲突达15起,约为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扎伊尔发生全国性内战,卡比拉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推翻了蒙博托政权;塞拉利昂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并多次与西非维和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数次发生武装冲突;苏丹内战一度升级,并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厄立特里亚等国发生过边境冲突;阿尔及利亚、乌干达、卢旺达等国内的战乱也未完全平息。在欧洲的巴尔干地区,波黑地区仍时有战斗发生。在亚洲,以色列破坏了巴以一月份签订的协议,危及中东和平进程,双方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没完没了。以黎、以叙之间矛盾和冲突不止。阿富汗战乱连绵不止。柬埔寨两首相发生火并,使柬险些又陷入战乱。在拉丁美洲也不时可听到枪声。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某些西方势力仍坚持冷战思维,为世界带来了最大的不安宁,今年最突出的表现有二: 一是在欧洲搞北约东扩。 冷战时期,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华约和北约尖锐对峙。90年代初,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北约本该也同时宣布解散,然而它不但没有解散,反而加强了,而且要东扩。所谓东扩,就是要把中东欧的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独联体的一些共和国,如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等统统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约东扩的矛头直接指向俄罗斯,将从地缘政治上形成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一直持反对态度,开始力图打掉这一图谋:首先,俄罗斯宣布,改变原来已承担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准备用核武器来对付可能受到的威胁。其次,俄罗斯要求修改已签订的常规裁军条约。第三,策划加强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和建立军事联盟。但是这一威胁未能奏效,北约并未因此而停止东扩。继而俄罗斯提出使中东欧地区成为俄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地带,由俄与北约共同担保中东欧国家的安全,也遭到北约的拒绝。鉴于北约东扩已势不可挡,俄罗斯一面重申反对东扩的立场永远不变,一面对北约东扩提出要价很高的先决条件,力图从被动中求主动,尽量减少北约东扩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捞取经济实惠。今年1 月份以来,俄外长普里马科夫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进行了3轮会谈, 并未解决双方实质性的分歧。3月20~21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进行了他们连任总统后的首次会晤,双方就北约东扩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克林顿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使出了拉的一手,除了重申已对俄罗斯的允诺外,又对俄罗斯作了新的承诺,主要是:1, 建立北约与俄罗斯的常设磋商机制,使俄罗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有广泛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每年定期召开由外长或国防部长参加的“联合理事会”;俄与北约互派常驻军事代表。2,修订欧洲常规裁军条约, 矫正在苏联解体后,北约与俄罗斯常规力量方面存在的3∶1的不平衡状态。3, 北约不在新成员国部署常规部队,不部署核武器。4, 在俄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后,美俄立即开始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谈判。5,美向俄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俄实现国内经济体制转轨。 美还答应为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等作出努力。今年5月, 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双边关系“基础文件”,实际上是俄罗斯默认了北约东扩。北约在7月份召开的马德里首脑会议上作出决定,首批将波兰、 捷克、匈牙利纳入北约,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接纳为首批成员国。尔后,有可能再把巴尔干五国——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拉托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陆续纳入北约。北约通过东扩,将重绘二战以来的欧洲政治地图,从战略上打击和限制俄罗斯。东扩的第一步,使原华约的前线国家波、匈、捷成了北约的前沿,北约的边界向东推进了约700~900公里,显著压缩了独联体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如果将来再把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的一些共和国纳入北约,北约的边界将直接伸到俄罗斯国界边上,俄罗斯在西线的战略安全屏障将丧失殆尽。北约的东扩行动也危及亚洲的安全与稳定,北约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帮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建立维和营,美国还与上述三国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向它们提供军事装备、培训军官,邀其部队赴美参加军事演习等。今年7月17日,美负责国防政策的副部长斯洛科姆在国会讲, 北约将对远在太平洋的“军事威胁”作出反应。由此可见,美国企图以北约东扩不仅在欧洲巩固自己的主导地位,推行依托北约,遏俄制欧的战略,而且要以北约东扩来支持其在亚洲的战略部署。所以东扩对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以至对世界安全格局都将带来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