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平”和“内卷”的流行透视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及审思 ——基于 LDA 主题模型的分析 刘鸣筝、芦 猛(吉林大学)/《东南传播》,2022.3.95~99 “躺平”和“内卷”等流行语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成为2021 年的网络热词,离不开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躺平”和“内卷”呈现出的青年亚文化表征、其流行的成因及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值得探析。 (一)“躺平”“内卷”的青年亚文化表征 从微博内容来看,青年人借“躺平”和“内卷”来表达对生活压力和所遇问题的不满情绪。青年群体呈现出明显的消极抵抗的暧昧态度,并且还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的妥协性。 “躺平”与之前的“丧文化”“佛系”“葛优躺”“悲伤蛙”等网络热词和表情包都反映出部分青年人理想迷茫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新媒体时代催生和形塑的青年亚文化社会心态的表征。从语图象征到话题狂欢、由社会语境至群体认同的表现形态与叙事脉络是躺平话语实践的两条主线。 “躺平”和“内卷”的流行契合了青年人情绪排解的需要,呈现出网络时代虚拟狂欢的特征。互联网的平等性和草根化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现自我、释放个性的平台,碎片化的传播扩大了青年人情感的表达空间。青年人在网络上用调侃式的自嘲和揶揄式的戏谑来宣泄情感,以自讽、颓废的心态表达着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融入娱乐精神的表达手法可以获得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躺平”和“内卷”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部落式聚集的特征,青年人在网络中寻求身份认同,强化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二)“躺平”“内卷”流行的成因 首先,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的快速变迁加快了生活节奏,产生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消费社会引发物质焦虑,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青年群体承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压力,面临求学难、就业难、房价高、父母赡养、孩子教育等社会问题,每一项都是足以使青年人倍感焦虑的巨大耗资工程。同时,社会转型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竞争日益激烈,全民焦虑感增强。青年群体的压力倍增,网络成为其内心情感的宣泄口和颓丧情绪的释放口。其次,网络时代观点表达和传播的开放性。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包容,言论表达更为自由,不同观点在网络上整合汇编滋生出青年亚文化,媒介时代加速了青年亚文化的传播。“躺平”和“内卷”流行语的出现迎合了青年人的情绪表达诉求,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相对匿名化使其得以大面积传播和病毒式复制。同时,部分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不断放大忧虑,贩卖焦虑,营造哀怨情绪,造成青年人心理恐慌,引发群体化感染,扩大流行语的传播。最后,青年价值观多元和表达方式多样。青年人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在多重压力的包裹下,青年人借娱乐、反讽、自嘲等青年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躺平”和“内卷”等流行语是青年人自我主动稀释和消化不良情绪及自我表达的手段,可以帮助青年调适压力,舒缓情绪。 (三)青年亚文化情绪表达的引导与反思 针对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应以尊重包容的态度看待,认同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尊重青年人的选择。摒弃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偏见,及时补位对网络青年的政治疏导、角色关怀。循循善诱,引导青年亚文化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方向发展,善于挖掘青年亚文化中积极、向上、健康的元素。同时,需结合现实情况和青年自身因素,塑造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取恰当的方式对青年的心态和情绪进行疏导,规避情绪化的叙事结构和社会焦虑的渲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促使青年人在积极价值观的熏陶下表达自身诉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躺平”和“内卷”等流行语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青年群体的生活压力,压力的来源也不乏相应政策和制度的不健全。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青年创造普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完善青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