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起点,而多极化的形成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从国际战略全局看,它将是世界性的政治抗衡与经济竞争并行的转化时期。在国际政治上,将中经“一霸回归”、“三强抗争”,进而走向多极世界。在国际经济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将中经“起步”、“助跑”和“起飞”,进而刷新国际市场面容。可以认为,这个国际新格局大约到21世纪中期前后基本形成。 国际政治经济结构的演化 从国际战略全局观察,位于全球的亚太地区与欧洲是世界东、西两个战略性基地。在全球战略中,连结东西两个战略基点为一线的,就是国际战略基线。以国际战略基线为中枢,多热点非匀称地构成国际战略网络,其中主要有六个热点,即中东地区、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远东与西伯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加勒比海及其周边地区、南极和空间等,这就是国际战略学的“双区多热点”理论。国际战略两端区域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多热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球“双区多热点”的战略态势,集中了全世界古往今来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力量。这是人们认识当代国际战略结构的基点。 二战后的最初20余年,美国通过军事、政治与经济一环紧套一环的推进,在战略全局上形成了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态势,并在整体上制导了西方世界。以70年代初期为发端的美苏缓和,为美国触摸到制衡国际战略结构的枢纽提供了契机。又中经约20年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出现了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骤然间令美国一时自诩为“世界领袖”。 面向21世纪,美国图谋以日本驾驭国际战略结构的“东区”,以德国驾驭国际战略结构的“西区”。美国决计把德国捏制成战略西区的“第一世界”,欧共体其他国家为“第二世界”,前苏联东欧地区为“第三世界”。美国又要以同样模式,把日本塑成战略东区的“第一世界”,亚太地区其他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亚洲“四小”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为“第三世界”。日本与德国,一个威慑亚洲,一个雄踞欧洲。美国图谋以日、德两国隐形控制国际战略东、西两区,变往昔的“直接战略”为“间接路线”战略,进而在全球实现一霸回归。由此显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尖锐政治面容。 二战后,美国为了启动西方市场,首先在经济上扶植了德日。目前,美国为了构建自身的全球战略结构,又着力于在政治上膨胀德日。在美国诱导下,日本驻联合国大使首先公开表示,日本政府已确认在儿年内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度位;德国也以多种途径表明要得到与日本相应的席位。 美国全球战略构想是逆世界潮流而动。首先,美国将面临着德日的强劲挑战。德国要上升到超级大国的地位,日本对美国也要取而代之。日、德将从世界东西两端肢解美国的全球战略结构。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二战结束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坚力量,并将在几十年后成为主导性因素。美、德、日的三强抗争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政治提供有利契机。中国是当代世界大国,并被世界多领域专家视为在21世纪将从单一的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军事与政治合一的全方位大国。有鉴于此,日本对中国奉行“外热内忌”的策略,试图在经济、军事与政治的结合上遏制中国在未来世界的战略取向。 为了构建国际政治新格局,中国宜因势利导地遏制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军事大国、政治大国之路,为此要高强度地突破美国全球战略的东区战线。不破不立。只有首先突破美国国际战略的东区,并以此作为破旧立新的突破口,才能在全世界率先打开发展中国家问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战略通道。中经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大约到21世纪中期,国际政治结构调整的进程,起则一霸回归,继之为三强抗争,最后走向多极世界。届时,基本展开这一历史的主体性进程。 与国际政治结构演进相伴而行的是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代国际市场主要是西方资本运转的舞台,它是当代国际政治旧秩序的物化,这个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发达国家对非发达国家实施物质遏制的经济模式。它是发展中国家拓展经济新格局的主要障碍,这也是我们认识当代国际市场实质的战略审视点。但是,整个文明史表明,世界是转化过程的集合体。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向充满着竞争的世界开放,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国际大市场的战略层次,以求开通视角、确立方位,夺得最开阔的战略空间。 国际战略结构的主体性位移,把经济战提到当代世界全部问题的首位。人们所说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从国际战略角度理解,就是制导当代国际市场的多层次组合。它的第一个层次是美国型市场,它在发达国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国际市场的第一级层次是基于信息技术样式。呈立体系统机制,高层次地辐射国际市场。它的突出特征是以尖端的军工技术有序列地牵引民用工业发展。在当代世界,上至大部分尖端技术产品,下到具有创新性的儿童玩具,美国高档次产品对国际市场都占有较大的覆盖率。除美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都属于国际市场的第二个层次。它的突出特征是民用工业和消费品为主导,并通过企业和研究机构卓有成效的合作,渐次升华其水准,导向智能化,进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市场的第三个层次是依托美国和日本经济而衍生的,诸如“四小”,他们从低档日用品、消费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中经中、高档民用工业品的扩展,由此走上信息经济之路,其中有的国家甚至在实际上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准,走过了令人注目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