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7月底北平沦陷后,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先迁至长沙,后迁至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①日本侵略者和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大原来的校舍之上,合并原北平大学,重树“国立北京大学”的招牌,打造了一所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现代大学——伪北京大学。日伪当局颇为重视建设伪北大,扩充学校规模,给予经费支持;同时严密把控教育行政权力,全面渗透日本因素,在伪北大管理模式上进行奴化改造,压制学术民主与自由,推行殖民教育,强化思想控制,力图将伪北大打造成其殖民统治的教育基地。 北平沦陷时期的伪北大与原北京大学毫无关系,这是当时抗日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形成的共识。就连华北沦陷区的汉奸也认为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无形中就瓦解了”,而伪北大是日伪运作之下“复生”的“最高学府”。②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解散伪北大,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表示“北大将来复校时,决不延聘任何伪北大之教职员”,伪北大的学生则须经过甄别和补习,方可进入北大学习。③据最新出版的《北京大学志》记载,1937年9月3日,日军进驻北大第一院和灰楼宿舍区,北大职工撤离学校,自此各处校舍落入日伪之手长达八年之久。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于1945年12月将日伪在北平所办高校的学生统一编入“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1946年7月补习班结束,部分班级并入北京大学。④伪北大的历史,是抗战时期沦陷区日本殖民统治下高等教育的历史。关于抗战时期的沦陷区研究,中国学界的起步较晚,各方面研究也不均衡。⑤其中有关沦陷区的殖民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虽然既有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不够深入与细化。⑥有关伪北大的研究成果或聚焦其历史沿革、机构建置,或关注伪北大的师生构成、校园生活⑦,但从日本统治者角度的研究明显不足,且很少立足于教育学进行论述。 大学是一个知识生产机构,具有“传播高深知识、增进研究、传承文化”的独特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都与知识生产密不可分;而知识生产过程本身就浸染着意识形态的底色,知识生产最终的价值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⑧因此,谁是知识生产的主体、生产什么样的知识,结果便是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同时,大学也不是一座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孤岛,当知识与权力碰撞时,知识生产不可避免会受到外力的干预而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大学内部相对民主自由的环境被破坏。殖民地的大学,其本质则是“以训练下一世代殖民官僚为主要目的,向殖民者子弟及部分土著传授宗主国的知识体系,用以加强对该殖民地的支配”。⑨ 基于上述视角,本文主要依靠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藏伪北大的档案资料,重点论述在日本方面和华北伪政府⑩的政治管控、殖民教育和精神训练下,伪北大如何沦为日本殖民统治的工具。 一、伪北大的创设与日伪的管控 日军在侵占平、津以后,继续进犯华北地区,并加速扶植傀儡政权。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成立后,根据陆军省的《华北政务指导纲要》于1937年9月25日制订《关于建立华北政权的方案》,要求“及时在华北建立以‘防共’、亲日‘满’为其政纲的政权”;经过多次的具体研究,特务部终于制订出《华北政务指导计划案》,并于11月28日向东京军部中央进行汇报。(11)于是,在日军的炮制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沦陷的次日,即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此后北平改名为北京,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也于1938年1月20日由天津迁往北京,以加强对该伪政权的指导和控制。 华北伪政府成立后不久,日本统治者把重建高等教育一事提上日程。1938年2月18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向驻华大使馆参事官森岛守仁发出《关于补助北京大学的文件》,其中表示:中国的大学教育对政治外交影响深远,重建大学对中日关系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外务省决定以复兴北方的大学为根本方针,虽然就发展综合大学还是单科大学尚需讨论,但首要的是发展大学中的医科和农科。(12)伪政府方面则认为有必要改变北京各院校之分立门户的情况,建立综合大学,培养服务于伪政权的人员。(13)而在如何建设伪北大问题上,日本方面严格控制经费,外务省给与伪北大的扶持经费,被规定平时要保存于日本大使馆,必要时才能交付该校使用。(14) 在日本方面的扶持下,华北伪政府于1938年11月28日公布了《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决定将原北京、北平两所大学的遗留部分进行合并,在北京大学原校址上设立“国立北京大学”,分置文、理、法、工、农、医六学院。除法学院延期至1941年才成立外,其他五个学院自1938年3月起,便已陆续成立并招生。(15)1939年1月14日,伪北大举行开学典礼。农学院成立于1938年3月1日,院长为庞敦敏;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5月5日,院长为鲍鉴清;工学院成立于1938年7月,院长为阮尚介;理学院成立于1938年9月1日,院长为文元模。(16)上述四位院长皆有留学日本的教育背景。1939年11月,文学院正式成立。(17)1941年初,周作人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以下简称“伪教育总署”)督办,10月起又兼任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这一年由东亚文化协议会政经部提案(18),周作人推动,法学院方开始筹备(19),并于7月成立。(20)伪北大初创时,华北伪政府教育部总长汤尔和任总监督,管理学校;1940年4月后,伪北大不再设总监督,而改设校长,第一任校长是钱稻孙,其后是王克敏,抗战胜利前夕由医学院院长鲍鉴清担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