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唯一存在的理由是“仔细考察人类的具体生活,抵御‘存在的遗忘’,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人类的生活内容丰富无比,因为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组合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然而由人的本性所决定,人的具体生活离不开生存需求、两性之爱、亲情与友谊、义务与责任等这些具有普遍性的方面,无论侧重于哪一方面,当它进入作家的视野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它必然以独特的形式产生审美召唤力,供人欣赏与观照,让人程度不同地领悟到艺术形象背后的意义,获得关于人生和生活的启示,引起对存在的思考。2021年度的短篇小说,其中的佳作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这一文学原理。 小说里的生活,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得以呈现的,这些故事来自或指向现实生活,但经过作家审美意图和创造力在生活细节之间建立起逻辑关联之后,情节不仅引人入胜,它揭示出的生活真相与生命奥秘更让人惊异或震撼,值得反复揣摩,意味也更加隽永。或许在两性关系里人的自我价值更能得到证明,自我实现愿望更能得到满足,因此这些故事多半发生于男女两性之间。像铁凝的《信使》、潘向黎的《荷花姜》、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刘庆邦的《终于等来了一封信》、朱辉的《事发二月二十八日》和周瑄璞的《那人》,都是关于情爱的故事:爱情十分美好,爱也带来痛苦,爱还能使人性苏醒。有些小说称不上是爱情题材,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性爱的力量或由性导致的悲剧,如西元的《生》和房伟的《狩猎时间》,前者在残酷的战争间隙也照进了年轻男女纯洁感情之光,后者在本当圣洁的高等学府里发生因权力对性的掠夺而导致的惨案。 《信使》的主题不是讴歌爱情,但故事因恋爱而起。在地方戏研究所当编辑的陆婧爱上了远在北京的一个大部文工团的业务团长肖恩,肖团长已有家室,热恋中的陆婧因此不能从单位和家里接受肖团长的信,而只能让好朋友、大学同学李花开代收,李开花嫁给了坐拥独院的表哥起子,情书寄到他们家安全。谁知起子是个卑鄙之徒,偷偷拆看了肖团长寄给陆婧的全部信件,还拍成了微缩胶卷,在一天趁老婆不在家,用窥知的隐情及胶卷敲诈和胁迫陆婧,要她让其当局长的父亲为他安排工作,遭拒后以揭露隐私相威胁。陆婧感觉到巨大的耻辱,不顾后果愤而爆发。多年后在北京偶遇李开花,才知道这位被她误解的闺密,原来当年在事发后不惜以从房顶跳下来阻止起子的告发,结果摔瘸一条腿,离婚后回山村终于跟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勤苦度日,她最大的人生收获是找回了自己。这一对闺蜜,一个为了爱与人格尊严不顾一切,一个为了信守诺言不怕丢掉性命,两人互为信使(爱情的信使和人生的信使),诠释了人之为人的价值,让人持久感动和慨然深思。《信使》不愧是2021年里最富有人生启迪、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短篇小说。 《荷花姜》是一个谜一样的爱情故事。小说以从日本归来、开日料店的老板兼主厨的丁吾雍为视角,见证了一对很般配的男女从热恋到分手的令人疑惑而惋惜的过程。这一男一女,让人过目难忘,女的“打扮入时、举止得体、行动流畅”,男的“一身黑灰色,寡言,用现金”,两人关系不明朗,每次来店里喝茶,都是坐吧台而不进包厢。这女子最喜欢的一道菜是荷花姜,后来老板丁吾雍在心里暗暗叫她“荷花姜”,“不是因为她爱吃荷花姜,是因为她与荷花姜颇有几分神似:俏丽,鲜艳夺目,但不是‘甜’那一路的,更不柔弱,相反从外表到质感到气味都是洗练明媚和动荡妖娆的奇异统一,具有一种容易引起争议的、特殊的刺激感”。这样的女子,具有水晶般的质地,与有着灯笼一样的光的男子罕见地般配——“男子出色,女子也出色,而且男子像一个黑色的瓷碟子,托着荷花姜的尖、俏、艳,格外显出她的醒目,而荷花姜也反衬出他的不动声色和深不可测。”可是看上去非同一般的情侣,还是出了变故,黑衣男不见了,只见荷花姜一人在店里独饮烧酒,半醉中说自己把他杀了,沉醉后痛哭,最后在哀怨和无望中消失。直到有一天黑衣男再次出现,带着他的前妻来到店里处理善后,丁吾雍才知道是男方给不了女方所要的婚姻才放走了她,他俩的恋爱故事除了为“这个城市里,盛产的就是男女间的各种相遇和离散”增加一个例证,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恋爱中的男女对对方的要求并不一致才是悲剧的根源。 《地上的天空》和《终于等来了一封信》用不同的风格叙述了对爱的期待的不同结局。《地上的天空》有几分神秘的气息。“撤退人生”朱一围去世后,他的妻子让丈夫生前的朋友、在图书馆工作过的“我”帮忙处理她亡夫的藏书。藏书有四千余册,其中有三百多本是朱一围费尽心机得到的作家签名本,“我”不忍随便处置,而想出了个好主意,在网上寻求本城与朱一围同名者收藏这批书。果然有个叫陈宛的女子出现,出资20万买走了这些签名本,可是旋即又将它们捐给了朱一围的儿子所在中学的图书馆。“我”为解谜而找了陈宛,终于得知陈宛与朱一围的隐秘关系和朱一围生前与陈宛女士“私订来世婚姻协议”。其实他俩并未成为事实的恋情,不过是朱一围的一厢情愿,而他的认真和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恰恰表明了此生他的婚姻里存在真爱的匮缺,而未有真爱是人生最大的憾恨。所以一纸“下一世婚姻协议书”几乎让他变成了诗人,临终前走得从容而快乐,样子像是去奔赴一场盛大的婚礼。因为只有得到爱情,人才能超越庸常人生,灵魂得到飞升。跟《信使》主题颇为类似,朱一围在隐秘世界里拥有了爱情,是他作为一个人的证明,因为“就是这么一位配角男人,却悄悄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回主”。《终于等来的一封信》写一个乡村女子,在订亲后对爱的强烈企盼。小说用带着泥土气息的朴实的语言娓娓叙谈,曲尽其妙地一步步展示出一个乡间女子渴望未婚夫捎来爱意的炽热而缠绵的情意。十八岁的女孩方喜明是个重情的人,与“张楼那个十九岁的人儿”定情之后,“她就把自己的心和那个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张楼的那个人到一个山区煤矿当工人去了,在他临去当工人的头一个晚上,他俩有个小石桥上的甜蜜约会,“她送给那个人一双鞋,那个人拉了她的手”,此后就是她对他的无尽的思念和对煤矿来信的翘盼,直到“终于等来了一封信”。一共才上过四年学的方喜明,按照对等原则给心上的人一字一字地回了信:“你放心,松树落叶我都不会变心。”这感天动地的爱情誓言让人感叹,传统社会里的人的情感世界未必不比现代人更为丰富和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