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569/j.cnki.far.2022.01.089 “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瑞典政治学家契伦的著作《作为有机体的国家》。①豪斯霍夫继承了契伦的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德国地缘政治学派。豪斯霍夫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地球上的国家有机体获取生存空间,进行生存竞争的政治行为的科学基础”,“是说明各国行为、态度的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的综合科学”。②这种将国家视为生物有机体的思想与19世纪末新兴的人类学学科在民族特征、民族性格方面所做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可疑的后代”,如文化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豪斯霍夫的学生鲁道夫·赫斯后来成为纳粹“第三帝国”的副元首,直到1941年在苏格兰被捕。因此,地缘政治学曾一度被描述为一种“纳粹社会科学”,③被视为“纳粹主义的婢女”和“思想毒药”,在战后逐渐沦为边缘学科。 到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学逐渐被重新赋予积极意义,学者们回归该领域的基础工作,对于地缘政治经典著作的研究重新兴起,尤其是美国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英国学者哈尔福德,麦金德等学者的著作。④随着全球性超级大国、核武器的出现以及人类军事力量向外太空的扩张,地缘政治学更成为决策者、学者、媒体记者等进行知识探索的重要途径。 “批判地缘政治学”(critical geopolitics)开启了对传统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批判性反思,而“大众地缘政治学”(popular geopolitics,或称“流行地缘政治学”)则从批判地缘政治学演变而来。大众地缘政治学将大众文化作为地缘政治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场域,是地缘政治学中一个相当年轻的分支。批判地缘政治学和大众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共有的核心概念是“地缘政治想象”(geopolitical imagination)。这是一种混合了真实与虚构的“主观建构”,是“被建构的世界观”,包含了主体对地缘世界体系、权力体系以及特定国家在体系中位置的理解与看法。⑤ 主体间的地缘政治想象与一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建设”密切相关。对“大众地缘政治”的探讨有助于回答“为什么不同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差异巨大”以及“随着中国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什么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认知并未得到全面改善”等问题,⑥但“大众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在国内仍然非常欠缺。⑦鉴于此,本文在简要梳理大众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地缘政治想象”生成过程中“精英”视角与“大众”视角的互动过程,并尝试将“大众地缘政治想象”中“他者”形象的生成机制理论化。结合美俄(苏)两国大众文化的个案分析,本文意图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国际话语权建设提供借鉴。 一、从“批判地缘政治学”到“大众地缘政治学”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西方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可分为两大相互联系的基本范畴——“正式的地缘政治”(formal geopolitics)和“应用的地缘政治”(practical geopolitics)。正式的地缘政治是由学术界产生的地缘政治研究,其行为主体主要是大学教授以及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机构。这些研究者从理论层面解释地理因素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分析地理因素对一国外交政策的机遇、挑战,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地缘政治战略建议。因此,正式的地缘政治研究通常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应用的地缘政治研究可以理解为地缘政治行为体基于其战略理念而做出的决定、行动、实践,其行为主体是政治家和决策者。正式的地缘政治理论往往可以为地缘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设定政策议程与期望,为一国政治精英评估他国外交政策提供认知基础,从而影响本国的外交政策实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伊夫·拉考斯特对传统上“正式的地缘政治”和“应用的地缘政治”这种“过于泾渭分明”的二分法提出挑战,呼吁应该对“如何看待世界”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更高层面的批判性研究。⑧拉考斯特明确指出,“地缘政治从根本上讲是关于战争的”,地缘政治学的历史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战争之间存在“可疑的联系”。⑨随着1976年《希罗多德》(Hérodote)杂志的创立,一批学者开始反思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在人类精神发展与政治实践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重新界定地缘政治的研究方法与问题领域,“批判地缘政治学”思潮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英语国家的地缘政治学界开始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合流,一批学者如图阿塞尔、夏普、阿格纽、达尔比等积极将后现代理念融入地缘政治学研究,试图为这一分支学科重新赋予更具时代性、动态性的特征。根据图阿塞尔的定义,批判地缘政治学是“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关注地缘政治思维、地缘政治空间的概念化,以及权力结构如何使某些地缘政治话语优先于其他话语”。⑩ 批判地缘政治学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研究忽视了参与地缘政治实践的主体、主体间认知、主体间实践等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它关注“全球空间如何被权威及各权力中心不断重塑和改写”,(11)认为不同行为体对于现实地缘概念的“意义”生成、重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出现,也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话语转向”的回应,标志着话语分析正式成为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一项研究议程和研究方法。从这一角度出发,地理学是“动态的”,因为空间、领土、边界的“意义”可以在制定外交政策的精英及普通大众的话语和观念中不断发生变化。(12)在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视域中,“话语”是理解地缘政治的关键。以“中东”一词为例,如果没有一个定位“中东”的中心点,那么该词将毫无意义。这反映出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文字和话语具有本体性和建构作用。批判地缘政治学认为,古典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不过是“话语”的一种,无关世界的“真相”。以“国家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古典地缘政治学思想突显了精英、决策者的权威,掩盖了其对“地缘政治知识”的滥用,并且挤压了少数群体、个体的权利。因此,批判地缘政治学者试图避免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任何宏大叙事,转而揭示地缘政治秩序是如何被少数精英塑造的,并探索更多“看待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