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21)11-0001-10 DOI:10.16697/j.1674-5485.2021.11.001 近年来,国际格局变化加速,大国竞争与博弈日趋激烈,单纯依赖外循环难以支持我国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因此,一方面应发挥国内市场优势,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另一方面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对外交往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双循环”为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明确定位、适时调整策略实施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和动力。当下,区域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联逐渐加强,为更适应新发展阶段内外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诉求、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高校应成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西部高校作为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振兴的进程,在国际化建设上有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优势,也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带来大开发、大开放的政策支持。基于此,如何推进西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西部高校充分涉入“双循环”,利用好国家重大战略转换期的机遇推进国际化建设走深走实,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以此反哺区域发展实现二者良性互动,不仅是西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也是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新生态形成的应然诉求。 一、新发展格局下西部高校国际化的价值明晰 当前的全球化是强调人类共同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化,高校国际化不仅是一般意义上“将国际化、跨文化、全球的维度整合进教育目的、功能或传递过程”[1],更需要高校在扎根本土的前提下立足在地特色和优势,开拓适应变革时期对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要求的国际化。由此,新发展格局下西部高校国际化应牢固扎根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服务西部振兴为主要价值取向,以加强实质性合作、集群发展为根本途径,拓展西部高校发展空间,激发其内生动力以建立可持续性强、契合共同体理念、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和支撑机制。 从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很长时间内存在着忽视“国际性”而倾向“西方性”、照搬模仿西方知名高校痕迹明显、发展定位模糊等问题,究其根源是他们对“国际化”这项工作存在意义理解误区和价值选择偏差,从而导致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亟待提升,不利于新时期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现。为此,需要进一步厘清新发展格局下西部高校“为何”需要国际化,从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方式、深度和广度探讨推进国际化对高校本身及西部发展存在的现实意义。 (一)新发展格局下以转变国际化发展方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国际化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国际化可以汇聚国际资源服务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国际化可以助力高校掌握国际话语权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新时期高校内涵式发展进程中,需要国际化的有力贡献,截至2021年3月,西部12省区市中除青、宁、藏外,均有一定数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合作项目,川、渝、陕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靠前(见图1),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以资源输入和学生输出为主的“内向型”单向度国际化发展方式[2]。
图1 西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获批数量 注:图中数据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整理得出 当下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需要以更坚实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持扭转我国原有单纯依托国际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的结构性“供需梗阻”问题[3],各领域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要性逐渐显露。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带来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需要西部高校聚焦国际化从发展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单向度转为双向度的核心问题,重点考虑国际化如何助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促进区域建设和院校发展、如何提升院校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监控和评估国际化行为收效等现实诉求转变发展方式。将国际化作为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打造品牌和体系,以内外循环的畅通汇聚智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以区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依托深化交往的领域和层次,积极建设教育共同体,做好“在地留学”和“外向型”国际化办学的文章,使之成为新的留学热选择,回应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角色由参与者转变为积极建设者、国际话语权和地位不断上升的现实。 (二)新发展格局下以开掘国际交往深度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全球化引发常态化的人力资源跨国流动[4],人才集聚对生产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得其已成为各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重要的动因。“十三五”期间,我国留学学成回国人数占出国留学总人数八成[5],但来华留学生、国际专家主要聚集在北上广苏,这得益于东部较强发展实力和经济水平对人才的自然吸引,西部12省区市在国际人才竞争力上少部分属于第二梯队,大部分处在第三梯队,但创新潜力较强,国际人才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创新能力较强[6],这与西部着重发展创新行业的政策导向具有较强关联。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国际问题逐渐显露,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逆全球化趋势出现,当前中美关系的变化与矛盾较为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此导致人才流动路向更多元,并且推动高校人才引智产生从单纯的“选人”到“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变化[7],“双循环”的构建为高校国际化纵深发展以打造人才集聚“洼地”、成就发展“高地”提供了新机遇。其一,为“引”提供机遇,地理上的延边优势凸显,发展政策上与中亚、南亚、西亚的合作互通、共同建设科学城、科技园区、创新基地的深度合作契机出现,高校可作为主要渠道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的国际化人才,以应对高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其二,为“育”提供机遇,国际人才的培育发展通道多元,挖掘高校包容特性,利用信息资源的流动促进“在地国际化”氛围的形成,增加包括国际元素、跨文化元素、比较元素等在内的课程,帮助师生扩充知识、增进国际理解和交往能力,丰富师生的创新实践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