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症候躺平现象分析 汪行福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15ZDB013)成果。 躺平如石投湖,一时引起巨大反响,是各种声音的辐辏。在几十年高速发展之后,改革红利正在稀释,年轻人求职越来越难,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利益分化越来越严重,少数弱势人群生活越来越艰难。在这些情况下,一些人觉得,与其抱怨命运不如改变自己,于是调低自己的欲望,选择消极退让的生活态度。还有一些人虽未受上述威胁,但对工业化社会的过度生产、市场经济催生的过度消费以及全球化时代的过度竞争日益不安,因而也同情和支持躺平。总之,不同的人在躺平问题上有不同的心理投射,赋予躺平不同的意义。因此,笔者把它看作一种合成症候。 首先,在最直接的意义上,躺平意味着闲暇和自由时间,而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人被定义为使用工具的动物,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它既是对劳动对象的改造,也是对人自身的改造。就此而言,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然而,现实中劳动并非都是积极的。马克思就曾批评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方面。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认为,即使是非强制条件下,劳动的意义也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为闲暇和自由时间创造条件。马克思在论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的著名段落中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①也即真正的自由不是人类理性地认知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和生产活动,而是在自由时间中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和能力的活动。在此意义上,自由时间(闲暇)相对于劳动来说具有规范上的优先性。 从这一角度看,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躺平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从消极方面说,躺平表达了对闲暇和自由时间的渴望。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懒惰权》,颠覆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正统信条,旗帜鲜明地主张“懒惰权”。拉法格敏锐地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和劳动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工人越贫穷就越劳动,而越劳动就越是受贫困折磨。与马尔库塞反对多余压抑相似,拉法格反对出于特殊阶段利益强加给工人的多余劳动。在他看来,一个社会如果合理地加以组织,每天劳动时间可缩至三个小时,到那时,劳动成为闲暇的调剂。从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来说,这样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我们要改变对闲暇的态度并公平地分配享受闲暇的权利。 从积极方面说,躺平可以理解为超越了物质需求和功利束缚的自由自愿的活动。贝恩德·布伦纳在《躺平的艺术》中诗意地说:人生于躺平,死于躺平。在他看来,躺平是一件随性自然的事情,我们释放压力,放松自己,从日常繁忙和牵挂中抽离出来。在此意义上,躺平象征着一个出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从事各种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如思考、艺术创作和游戏。实际上,在人类文化史中,劳动人和游戏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人类形象。相对于感性的、物质的劳动,席勒高度赞美游戏。在他看来,劳动的成果维持着人的生存,但只有游戏才能使人性得以完满,“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②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指出,游戏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愿活动或消遣活动,它以自身为目的,伴有紧张感、喜悦感,并与日常生活相区别。他强调,游戏是人类共有的,是一切文化形式的基本因素。“最初阶段的文明是玩出来的;文明并非像婴儿自己脱离子宫那样产自游戏,而是在游戏中产生并成为游戏,并且与游戏永不分离。”③当然,游戏不等于躺平,游戏有时也是紧张的,但它们都是以闲暇为前提,都要求以自身为目的并摆脱外在功利的束缚。在某种意义上不妨说:游戏是最高意义上的躺平,而躺平是最低意义上的游戏。只有当人类有了躺平的条件,才有时间放松、游戏、交往,才有时间发展艺术和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增进人与人的团结。就此而言,躺平是任何合理社会的必要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上帝赐福于人类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人工作六天后有一天休息。《诗经》也说:“民亦劳止,汔可小息。”在中外文化中,躺平和休息都被承认为人类生活的合理需求。 其次,躺平主义部分地表达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表达了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积极愿望。在躺平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人之所以同情和支持躺平族,不是缘于与“996”族或“三和大神”处境相同而感同身受,而是以躺平来象征诗与远方。 二战后,西方各种激进思潮的一个共同点是反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存在主义对大众社会异化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单面人的批判、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批判,无不蕴含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冲动。英格尔哈特注意到,西方社会的公众价值观在20世纪下半叶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型。“物质主义类型(materialist)价值观有一种强烈的维持秩序和经济所得的倾向。后物质主义类型(post-materialist)价值观则强调个人的自我表达,以实现一个轻等级、重参与的社会。”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革命是持久和广泛的,它不仅指向对规训社会的批判,也指向对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功绩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