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929年春季学期(即“1928-1929学年第二学期”)在清华大学首开“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到1933年后不再讲授,五年间留下了多个版本的讲义,可见其备课之勤、用心之深。朱自清生前,叶圣陶1935年曾经邀请他在开明书店出版这一课程讲义,但未果。①朱去世以后,《朱自清全集》编辑委员会在1948年筹备出版《全集》时也拟收录这部讲义,由李广田负责整理。遗憾的是,后来由于《全集》精简成为《文集》②,遂不再收录此稿,李广田的工作也就搁置下来。直到1980年,讲义才在王瑶的指导下,由赵园完成了整理。③赵园的整理本发表以后成为了“定本”,1993年《朱自清全集》第八卷出版时,收录的就是这一版本。④《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是认识朱自清在1920年代中期以降展开的“新文学”教育实践与学术思考的重要对象。 1951年,季镇淮受《朱自清全集》编辑委员会委托编纂的《朱自清先生年谱》历时三年完成。在“一九二九(民国十八年己巳)”系年下,季镇淮著录了“先生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一门课程”,并且表示“这是先生创立的一门新课程,编有讲义”。《年谱》援引了讲义中的话:“分总论各论两部讲授。总论即新文学之历史与趋势;各论分诗、小说、戏剧、散文、批评五项,每项先讲大势,次分家研究。”⑤三十余年后,《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整理本刊行,世人终于可见其“真容”。朱自清在“新文学”学科史上的地位也随之确立下来,因为他“最早在大学讲坛上开设这一类专题课”,也“最早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研究新文学”。⑥ 过去数十年间,学界对于《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的评价已然高度稳定,即把朱自清的这一课程作为中国“新文学”学科的“起源事件”加以看待。那么,当面对这部学科史上的经典以及朱自清的学科史形象时,我们的认识能否穿透既往叙述的壁垒,达成一种更为历史化与问题化的理解?也就是说,朱自清创立“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这一事件,除去在学科史的视野中加以回溯,我们是否还可以继续追问其动因、来由、对话对象以及将之资源化的新的可能性? 一 从学科史视野到“后五四”语境 1925年,清华学校成立大学部,由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在暑假过后出任该校国文系教授,结束了他辗转于江南各地中学为期五年的任教经历。“这是先生一生服务清华大学的开始,也是先生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始。”⑦尽管学术史上的朱自清日后更多以古典文学专家的形象名世,但在进入清华伊始,他首先做出业绩的领域却是“新文学”的研究与教育。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朱自清最为显赫的贡献大概莫过和杨振声一道开启了探索“‘新文学’如何学院化”的进程。⑧1928年,国民政府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杨振声出长中国文学系,朱自清与之确立了“注重新旧文学的贯通与中外文学的融会”的建系方向。⑨次年,朱自清开始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⑩这是“新文学”首次作为定制进入中国大学教育体系,而朱自清的课程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当然也就被追认为“新文学”学科的滥觞。朱自清不仅在清华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还到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与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兼授此课(11),使得其影响渐次扩大。 最早给予《纲要》高度评价的是朱自清的弟子王瑶。而王瑶的另一身份正是1949年以后“新文学”(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1981年,为首次公开发表《中国新文学纲要》,王瑶撰写了《先驱者的足迹——读朱自清先生遗稿〈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一文。他对于《纲要》的定位带有鲜明的学科史意味:“朱先生的《纲要》可以说是最早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研究新文学的成果”,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今天已成为大学中文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它本身也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朱先生的《纲要》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会带有开创性的,它显示着前驱者开拓的足迹”。(12)次年,此文在与赵园整理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一同刊行后,可谓一锤定音,既明确了《纲要》的学术史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界看待与接纳《纲要》的角度与方法。之后,“中国新文学研究”作为中国大学中出现的首门“新文学”课程而备受关注,几乎所有的学科史论述都不断对此加以确认。(13)而《纲要》也被认为“对后来的新文学史编纂有着长远的影响”,“因为它创立了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传统”。(14) 据考,直到1936-1937学年,即清华大学为抗战南迁之前,“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都保留在课表上。(15)但事实上,朱自清本人在1933年后就未再讲授此课。关于其中缘由,王瑶解释为朱自清“受到了压力”(16)。所谓“压力”,既主要指学术风气的影响(17),也可能包括“当时的政治环境”(18)。但“让朱自清意想不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文学’/‘现代文学’作为新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为引领风骚的主流学科”(19)。而朱自清在1929-1933年间的这一不乏挫折的努力,也被追认为学科建制的起点,为史家大书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