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2)02-0010-16 目前,对1931-1945年日本侵略战争在中国造成的影响,中外学界有了汗牛充栋般的扎实成果。但对具体地区,尤其对像战时无锡这样的重要工业区和模范县社会经济衰变的研究,仍显欠缺。 1938年10月起,黄炎培等就建议国民政府设立抗战公私损失调查委员会,作为将来向日方提出赔偿的依据。此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不断发布抗战损失查报训令。①1944年,韩启桐完成《中国对日战事损失之估计(1937-1943)》,系统地研究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各项损失。②学界认为韩启桐的估计既过于保守,且不全面。1946年5月,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工作报告列举我国抗战损失的各项具体数字:全国公私财产直接和间接损失为559.43844亿美元,全国人口伤亡12784974人(其中平民伤亡9134569人、军人伤亡3650405人)。但“这组数字并不能如实反映出我国在对日抗战期间蒙受惨重损失的全貌”。③1947年,南京赔款委员会公布中国政府及私人直接战争损失总数为310亿美元以上。④ 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江苏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⑤收录了当时无锡县民族工商业损失等专题研究成果,其价值非凡,但对城区的统计也极不完整,遑论广大的乡村及战后日军的各类掠夺和榨取。 袁成毅认为,中国抗战财产损失是一个涉及范围广、调查与统计难度非常大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极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不同的调查与统计方法会产生较为悬殊的结果。继续开展对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的实证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⑥ 本文以无锡为个案研究日军侵略对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影响,把能够厘清的方面加以量化,把无法量化的方面加以说明,以此管窥这个领域的现势与方向。 选择无锡为研究对象,基于两个考量。其一,历史上,日本人长期把无锡人的始祖太伯视为祖先。《晋书》载:“倭人……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⑦江户时代前期,日本学者林鵞峰写道:“本朝吴泰伯之后也,……夫泰伯逃到荆蛮,自号勾吴。”⑧考察日军对其祖源之地的践踏,可以戳穿其各类“共荣”的谎言,剥去所谓“亚洲领袖”的画皮。 其二,无锡工商业异常发达,是战前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柱。1924年,藤村俊房调查,无锡有“小上海”之誉。这里有棉纺厂6家,仅申新三厂资本就达3000000银圆、纱锭51800枚、织机500台,职工4600名。缫丝厂18家(外加1家分厂),总资本1061000银两、丝车5990部,职工30500人。面粉厂6家,年用麦量300万担。榨油厂10家,资本916000银圆,每日产豆饼4274担、豆油422担。织布厂17家,布机3564台。化工、织袜厂各4家,电灯电力厂(包括纱厂电厂)7家,另有利农砖瓦厂、第一制镁厂、惠泉汽水厂、惠泉啤酒厂等。⑨分析日军在这个地区的作为,可以管窥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平发展的影响。
一、城区劫难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无锡,城区工业受到的损害首当其冲。据伪维新政府的调查,战前无锡全县有纱厂7家,战后无一完整。“或房屋焚毁,或机械被损,殊可悯惜。以前纱锭共有二十七万锭,今如收拾残余恐竟不满四万。”⑩纱锭损失超过战前总数的85%。此外,战事结束后,至少17家纺织染织厂、1家毛纺织厂被毁、被占。仅城区损失的纺织业创办资本近17000000元(本文中未注明的“元”均系1937年法币元),现将损失列表(见表1)。 实际上,无锡纺织业的损失远不止表1所列的原始资本额。根据申新三厂档案,该厂被日机炸毁,损失棉花48895.5担、籽花4495担、棉布64233匹、棉纱3413.173件、布袋30900只、煤4000吨。损失合美金1100000元(合1937年法币3667000元)。(11)厂内发电厂1600kW透平两座及4000kW透平1座先后被日军掠去发电。(12)其他机件物料,除失落、烧毁(细纱机、大部英锭及全部美锭)外,1938年10月起,陆续被拆往振新纱厂。该厂被日军管理后,毁去布机833台、纱锭47000枚,损坏纱锭23000枚,损坏房屋468044平方尺,被拆房屋69244平方尺,损毁砖木白铁皮房屋18962平方尺,被拆53394平方尺。(13)这样评估下来,全部损失合718830元。(14)
表1所列豫康纱厂资本1200000元。据汪伪政府1940年调查,豫康纱厂撤退时遗留物资包括机器、生财、原料、物料等,仅此损失即达4000000元。另外,全厂房屋被毁,机器装4船运沪时被扣,一直没有着落。(15) 表1所列广勤纱厂资本为1800000元。汪伪政府调查,该厂每日平均产纱60余件、布570匹、脚花18担、脚纱700磅。该厂“于廿六年战时被毁,仅余残屋基地”,(16)损失超过3120000元。(17)该厂统计其实际损失达6301985.74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