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7;F293.2;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21)06-0168-08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文化应是“提升城市品质”的灵魂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财富迅速累积,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化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弊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滞后。当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总结和反思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时,当代中国仍在经受城市化进程的考验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至2019年的60.60%,现在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等7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共14座②。中国各大城市虽然在人口规模、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发展方向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共同的严峻问题和治理挑战。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不仅典型的“城市病”加剧,而且在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灾害应急等方面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在诸多城市问题中,城市的文化发展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1871年,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首先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③。现代城市中,文化体现在软件、硬件两方面,软件主要是指城市的固有人群及其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它受现代化的影响和冲击最大;硬件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和文化景观。在城市演进过程中,城市通过自身的物质和文化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活动,并通过城市中各种有形的物质形态载体和非物质的意识形态载体把城市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被称为城市灵魂的“城市文化”④。现代城市中最能体现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是景观,它的特点是:外显性、持久性、公共性和特殊性。城市文化景观既是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它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文化的流向和社会的演变;也是一种独特的“镜像”,折射出了特定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形态,是城市价值观的显现;同时还是凝结人类文化创造和审美情趣的城市地标和品牌。随着城市化的大步踏进,当代中国一座座有着千百年历史积淀、各具特色的文化名城在大拆大建中被蚕食、瓦解,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也随之被人们淡忘,“千城一面”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文化现象。此外,造型浮夸、缺乏文化特色的建筑逐渐侵占城市,由资本主导的景观建设在扭曲人们审美的同时,造成了城市文化景观的同质化、脸谱化。原本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各有异趣的城市,逐渐变得失去特色、千篇一律。这些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城市曾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人类历史上的城市大都要经历兴建、荒废、再建的发展轨迹,有些带有人类文明特征的城市在今天已成为考古遗迹,有些曾经活跃着大量人群的城市因为各种原因如今已成为废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⑤。“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与谋划中国城市品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城市文化应该是赋予城市活力的灵魂,而文化景观则是城市文化之魂的物质呈现。城市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财富、文化艺术品的集聚中心,是当代人类文明高度汇聚之地,未来城市发展的历程不太可能走废弃、重建的道路,人们可以更期待城市文化的有序传承与持续创造,并通过文化发展不断地提升城市品质。 目前在针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遗产保护等方面着手讨论⑥,但从当代城市文化景观的视角来研究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文章较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今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问题与危机,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由追求物质发展的经济型城市转变为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型城市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也突显了城市化进程中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城市品质”的背景下,以中国城市文化景观发展为研究焦点,探讨当代中国城市的文化发展与品质提升,以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中国城市的文化发展现状 (一)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问题”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人类以城市为居所,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便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⑦。文化以城市为空间载体,渗透在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汇聚交融,每个城市都传承着多彩纷呈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城市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城市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为文化提供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历史的前进。 文化是城市的价值追求,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和最终价值,城市在文化的发展中受到洗礼和提升,并随之不断更新。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应具有鲜明的个性文化,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底蕴,便没有个性和特色,也就丢失了灵魂,只有文化繁荣,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文化是城市生命力的体现,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是城市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⑧文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可以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提高市民素质,推进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 城市中的文化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现代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各种文化交流和差异互补,但盲目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许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沦为牺牲品。20世纪50年代,北京为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拆除了很多牌楼、城门、城墙、角楼等,导致大量的文物古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一个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城市历史进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有利于现代城市文化的个性塑造。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如果只是一味强调保护,反而会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失去价值,加速其消亡。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发展的城市,才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