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贵阳,魏鸣昕.城市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和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9):114-121. [ZHUANG Guiyang,WEI Mingxin.Theory and pathway of city leadership in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21,31(9):114-121.]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四五”和2035远景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城市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行动单元,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城市在落实气候行动目标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起先后启动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双碳”目标下,城市发展迎来低碳硬约束,试点政策环境与目标也随之改变。城市分批次、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乃至碳中和,现有无效竞争、合作弱化、区域协同性不强的情况需要做出改变。 1 文献综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针对中国碳排放达峰的总体趋势,大量研究通过定量模型进行情景分析,模拟出的达峰时间总体集中于2030年之前,对实现碳达峰目标形成有力支撑[1-3]。然而,实现“双碳”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能源、产业转型的“阵痛”[4],其路径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一致,需要经济、社会、环境、能源、就业、安全等多角度系统性规划的支持[5]。学术界围绕合理实施区域目标分解[6-7]、制定重点部门差异化达峰行动方案[8]、推动能源转型[9]和完善碳税和碳交易等碳定价机制[10-11]等方面展开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碳达峰政策体系进行了有益探讨。 学术界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低碳城市的引领作用,从多角度开展研究。①推动城市低碳转型意义重大。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全球范围内城市的能源消费量占比超过65%,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占比超过70%[12],预计2030年的全球城市土地将增长至2020年的3倍,如管理不善极易引发生态环境问题[13]。衔接“双碳”目标,低碳城市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十分重要[14]。②中国低碳试点政策整体效果良好,但各城市间低碳发展差距明显。针对中国实施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不少学者通过构建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试点城市的建设成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技术创新都有积极意义[15-19]。但是,各地的低碳发展进程分化明显,庄贵阳[20]分析指出,三批低碳试点城市体现出争先模式、自主模式、模仿模式和守成模式的异质性;禹湘等[21]通过分析62个试点城市的脱钩情况,指出东、中、西部城市呈现显著的梯度差距;郭芳等[22]对中国城市的碳达峰趋势进行聚类分析,指出城市间碳达峰趋势差异较大,并将286个样本城市划分为低碳潜力型、低碳示范型、人口流失型、资源依赖型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 综上,城市引领的重要价值及现实基础已得到相对充分的探讨,但仍存在不足之处:①大量研究评估了现有低碳试点政策的成效与分异,但未对“双碳”目标下低碳城市政策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未充分说明如何对新形势下城市引领机制进行优化,如何做好衔接。②城市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集聚体,与周边区域的要素流通、物质交换必不可少。现有研究多从个体优化路径出发,缺少对城市间协同机制的论述。以“全国一盘棋”角度对城市引领机理进行系统性思考十分必要。 2 城市引领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与推动力 协同论由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创立,属于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其研究对象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在内的各种子系统。协同论认为,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的有机整体,且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合作的关系;各子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着不断的物质流、能量流或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子系统的适应与协调,使得整体达到时间、空间和功能的均衡[23]。因为人类社会中的多数系统都满足开放、演变的特征,所以协同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治理、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和产业转型等多个领域。 2.1 构建城市引领机制的方向:由他组织到自组织 任何事物都同时受到来自内部自行驱动和外部力量推动的双重作用,协同论将依靠外部规制而运转的组织定义为他组织,将依靠内部机制自行运转的定义为自组织。相对于他组织的外部驱动特征,自组织是在内在机制推动下,自行由简单向复杂、粗糙向精细,不断降低内部协作成本,提高有序度的过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自实施以来,虽取得了减碳降污、政策创新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城市内生动力不足、依赖政府政策规制、城市间协作度不高等问题,整体处于他组织阶段。低碳城市之间,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相互影响,并共同受到政策目标、资源禀赋等外生条件的激励或约束,构成了一个经济社会领域的复杂系统。 自组织有以下特征:①信息共享、短程通讯。自组织系统中的每一单元都掌握整体的行为准则,并在进行决策时,不仅了解自身状况,也了解与其临近的单元的状态。这要求在“双碳”目标框架下,各城市贯彻统一的建设思路,案例可推广、经验可沟通、沟通低成本、防止无效竞争。②单元自律,微观决策。自组织中的每一单元拥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其作出的决策只关乎自身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系统整体自然保持有序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各城市执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③整体协调,迭代优化。自组织中每一单元都处于符合其比较优势的位置上,同时系统永远在反复迭代中不断优化,拥有自动纠偏功能。这需要中央政府以“全国一盘棋”思路进行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的资源要素再配置,加强核查、反馈的政策机制,有效评估低碳城市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