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1)12-0151-17 读报组是三人以上组成的报刊阅读与听讲小组,一般由读报员对报刊内容进行阅读和宣讲,其他人集中听讲,并结合相关议题进行讨论。读报组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党员群众以党报、党刊为内容的集体学习组织,它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阅报社有很大区别。阅报社是官方出资、民间集资或个人独资设立的公共阅读组织,有固定场所、设施和一定数量的报刊,读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在阅报社内阅览报刊,在公共阅览空间,读者的个体阅读体验虽然有较大差异,但阅报社强调个体阅读的“可得性”和“自由度”。读报组强调集体参与,无须固定场所与设施,在群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读报员有导向作用,组员是听众。读报活动类似表演,当读报员读报时,“他的行动将会影响他人此刻的情境定义”,整个读报组就像一个“剧班”,“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密切合作来维持一种特定的情境定义”。①读报员与听众密切配合,通过阅读、宣讲、听讲塑造集体在场的“情境”,在读与听之间,参与者围绕报纸新闻与现实问题形成议题,进而激发群体的高度关注。显然,阅报社强调公共资源的供给,对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关注不多,而读报组则是一个集体组织,强调成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成员之间的互动性与社会效果、印刷媒介和口语媒介结合,充分发挥了报刊新闻与口语宣传的优势。另外,读报组与传统的讲报所也有很大差异。讲报所是官方或民间组织设立的报刊宣讲组织,强调对讲报员的职业训练,听众一般被排除在组织之外,讲报员在公共场所的讲报基本实现了“政治宣教”功能,听众并不承担“主动学习”和“讨论”的义务,而读报组则强调“组织引导”“价值共享”和“群内互动”,具有集体规训的特征,要求参与者遵守规则,在群体目标导向下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体现了组织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对读报组的研究,需要结合特定的政治背景、组织方式、社会活动、价值取向进行多方位解读。 近年来,学界对读报组问题有所关注,但主要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读报组与群众运动问题,②对新中国成立前读报组问题的研究,除田中初在其专著中提及之外,③专题论文尚付阙如。总体上看,已有成果着重探讨解放初期读报组的政治宣教作用,重点考察其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对于读报组的空间布局与历史演变、读报员读报与群众听报的过程,以及读报组与乡村社会发展等问题,缺乏深入探讨。 读报组是通过集体读报、听报进行新闻传播、文化学习和政治宣教的组织,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有读报小组。1928年后,读报小组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基层部队和群众中逐步推广,成为政治学习、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1931年,中央在清除“立三路线”消极影响的过程中要求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读报小组认真阅读党报。如中共江苏省委在贯彻中央精神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关阅读党报的决议,规定阅读党报是每个同志对党起码应负的责任,“并应在支部中,群众中,发展读报小组的组织,以扩大党报的政治影响,发展党的组织工作,各支部应经常的检阅这一工作的进行”④。另外,读报运动主要与识字运动结合。在中央苏区,群众在夜校参加识字班和读报班,以能阅读《红色中华》为荣,“识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读报用报,因此,能不能看报纸是检验识字成效的重要标准”⑤。可见,报纸的宣教作用如何体现,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普通群众对报纸的作用和功能缺乏认知,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无法直接阅读报刊,必须借助读报员这一媒介了解报刊内容,各种读报组织在苏区社会教育和政治宣教方面有重要地位。当时各地苏区党委颁布的文件涉及读报、讲报工作的较多。如中共湘赣省委在有关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中指出:“(红旗)报就是省委对各级党部实际工作领导的材料,各级宣传组织应领导同志划分读报组,使每个同志都明瞭(红旗)的内容,而实际的做(红旗)发行网和读报组,应普遍建立于贫农团工会及反帝大同盟的小组内,党员应积极领导这一工作。”⑥在各级党委的指示和推动下,各地读报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集体读报活动,不少俱乐部、读报团、读报会通过制订相关规则,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读报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读报组的有关内容较为丰富,另作专题论述,本文主要以中共“延安时期”(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的读报组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报刊报道以及文件、回忆录、文集等为主要史料来源,但不逐一进行史实考证,而是从发展脉络、内容呈现与社会影响的角度进行解读。这一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中共关于读报组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读报与识字仅为读报组作用和功能的一部分,中共推广读报组,与加强党报发行、贯彻宣传党的政策、推动群众运动、促进生产、提高卫生水平、发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政治觉悟等有密切关联。中共发展读报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干部群众的文化教育与政治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巩固农村政权、加强党与群众联系、促进“全党办报、全民读报”的一项长期政策。总之,读报组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大力推广的集体组织,它吸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相关经验,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快速发展,然后在各根据地和解放区普遍推广。读报组大量存在于中共管辖的乡村社会,是反映中共政治文化和乡村社会面貌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形成过程来看,读报组是中共倡导的大众文化传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群众办报和推动群众运动的重要依托。因此,研究读报组,势必要从领导方式、组织架构、阅读文本、参与成员、集体讨论、功能作用等方面探讨其作为群众组织的社会影响,而非仅仅探讨“读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