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21)10-0104-09 国际学生流动已经持续数百年,但早期主要局限为一种自发的、零散的或带有援助色彩的教育交流活动。进入21世纪,由于留学生教育不仅能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长远的政治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为派遣国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因此发展留学生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传统和新兴留学目的国纷纷制定政策大力吸引留学生以及留住优秀留学人才,发展中国家则明确鼓励本国公民到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留学并在学成后归国。在这种双重推动下,全球留学生数量达到空前规模。探究全球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图景、政策路径、面临挑战以及未来趋向,对我国发展留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全球图景 近四十余年来,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和趋势,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形态的发展与变革。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出国留学可获得高质量教育机会、提升自身能力以及在日益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提升就业竞争力。对于派遣国而言,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利用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本国培养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海外移民也往往与祖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原籍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东道国而言,留学生教育是重要的创收方式,国际学生所支付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为缓解高校财政危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长远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留学生毕业后还有可能进入东道国劳动力市场,这有利于弥补当地的技能人才空缺,推动当地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1]在这些多元动机的驱动下,全球留学生数量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一)全球留学生的规模与发展态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工作,以全面收集各个国家的学生流动性数据。总的来说,过去四十多年里,全球留学生人数整体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见图1)。全球流动学生数量从1975年的约80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560万人,增长了6倍。从更短的时期来看,21世纪以来,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生流动数量从2000年的220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56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5.4%。[2]
图1 1975-2018年全球留学生人数及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0ECD2011年和2020年《教育概览》数据整理而来。 (二)全球留学生的流动情况及特征 全球留学生的流动情况表明了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吸引力。其中,各国所占国际留学市场份额指数可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简称IIE)2020年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流动学生总数达到560万人,美国、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和西班牙在国际留学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分别为20%、10%、9%、9%、8%、6%、6%、5%、4%、2%。此外,留学生人数占所有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也表明了某个国家国际学生的容纳情况。其中,澳大利亚招收的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的比例最大,达到了31.3%;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和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23.7%、22.3%、13.5%、13.4%、11.7%、8.5%、6.2%、5.5%、1.2%。[3] 全球留学生的流动方向具体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英语国家总体上是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将近一半的国际学生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个英语国家。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20年公布的数据,其中,仅美国就接收了1,075,496名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市场份额的20%,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分别接收了551,495名、503,270名和420,510名留学生。第二,中国、俄罗斯、日本等新兴留学目的国正在迅速崛起,分别招收了492,185名①、353,331名和228,403名留学生,占据了大约9%、6%和4%的全球市场份额。[4]第三,来自亚洲的学生构成了最大的留学生群体。2018年,亚洲留学生占OECD国家留学生总数的57%,其中超过30%的留学生来自中国和印度。并且,超过2/3的中国和印度留学生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5]第四,国际学生在流动方向越来越多元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区域内部流动的趋势和特征。例如,欧洲是国际学生的第二大来源地区,2016年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23%,但这种流动很大一部分是在欧洲区域内部进行的,90万流动学生中有76%在欧洲区域内部流动,欧洲区域内国际学生占该地区所有国际学生总数的35%。[6]第五,国际学生流动路径深深根植于历史模式之中。例如,俄罗斯作为一个主要的留学目的国,2016年招收了25万名外国学生,其中2/3来自与苏联有历史联系的邻国:阿塞拜疆(6%)、白俄罗斯(6%)、哈萨克斯坦(28%)、土库曼斯坦(7%)、乌克兰(9%)和乌兹别克斯坦(8%)。[7]总的来说,国际学生流动的路径及其特征证明了地理距离、社会文化、语言差异、政治关系以及历史联系等因素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