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21)07-0066-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红军长征是我国现代史上和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伟大壮举、历史丰碑。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励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精神源泉。长征文物遗存作为见证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和研究长征历史与文化、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红色资源。四川民族地区作为红军长征途中滞留时间最长、历程最艰难、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多、三大主力皆途经的地区,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长征文物遗存的集中分布区、长征精神的代表性承载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建设地段。该区域的“长征文物遗存”,作为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留下来的“与红军革命活动有关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人造实物和自然载体物质遗存”,[2]是建设长征文化公园最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核心资源。正确认识该区域长征文物遗存的特点及其价值,对切实做好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物遗存的生成背景① 文物遗存的生成背景,与其类型范围、分布状况、资源价值等紧密联系。要准确把握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物遗存的特点和价值,首先必须了解该区域长征文物遗存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特点。 据长征史料记载,红军长征在进入四川民族地区前和离开该区域后,皆处于战略转移的快速运动之中,沿途长征文物遗存的形成主要与红军突围转战及其行军途中短暂滞留的历史背景相关。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物遗存的生成,则是与红军在该区域召开系列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组织发起系列重大战役,长时段停留开展大规模苏区根据地建设和爬雪山过草地艰难岁月的历史背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及雪山草地自然环境相联系。 1935年1月中旬的“遵义会议”,中央接受聂荣臻和刘伯承提出的:“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据地”的建议,[3](P.248)“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苏区根据地。”[4](P.36)会后,中革军委于1月20日发布《中革军委关于渡江作战计划》,要求中央红军向川西北迸发,“协同红四方面军由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5](P.377-378)之后,红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而强渡嘉陵江向川西北地区挺进。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要求中央红军:“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6]5月15日,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川军“土门封锁线”进入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中央红军继“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按照6月8日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与四方面军汇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7]于6月12日翻越夹金雪山进入川西北大渡河上游的懋功(今小金县)达维,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进入川西北后,按照中央建立川西北根据地的既定战略,迅速在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展开苏区建设,发动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地方党组织,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和散发布告及宣传品、书刻宣传标语、帮助各族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力宣传党和红军、苏维埃政府及其政治主张与民族政策。193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岷江上游地区先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区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下设回番夷少数民族委员会),茂县、汶川、理番、黑水等县党委和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府,同时积极筹备迎接中央红军的物资。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大渡河上游大小金川流域的懋功县和“四土”地区(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四土司地),迅速展开苏区根据地建设,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民族工作。6月26~29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召开“两河口会议”,通过《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和《中革军委关于松潘战役的计划》,决定红军主力迅速北上打下松潘占领甘南建立川陕甘苏区,将大小金川流域地区建成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一部分。为此,中央政治局于7月3日在卓克基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指导红军开展民族工作的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草案)》。为实施《松潘战役计划》,红一、四方面军主力于7月上旬北上向松潘集结,留守岷江上游、大渡河上游地区的后方部队和机关在当地继续开展苏区根据地建设、阻击外围敌军掩护主力北上,直至8月中下旬相继撤离北上。 9月10日,中央率红3军自巴西继续北上,离开四川进入甘肃界与红1军会合。9月中下旬,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5军、32军南下。10月中下旬,南下红军经发动“绥崇丹懋战役”,收复大渡河上游的“四土”、懋功县,占领绥靖(今金川县)、崇化(治今金川安宁镇)、丹巴三县和绰斯甲土司地,于10月中旬至11月相继成立中共大金省委绥靖、崇化、丹巴3个县和县级绰斯甲道的党委。10月18日,成立由中共大金省委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辖绥靖、崇化、绰斯甲、懋功、抚边、丹巴、卓克基、松岗、阿坝、阿坝特区10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以及第一支藏族革命军队格勒得沙革命军团。1936年1月中旬,成立格勒得沙共和国金川独立二师。 1936年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因《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受阻,重新制定了《康道炉战役行动计划》。3月上中旬,红四方面军相继攻占道孚、炉霍、甘孜、瞻化(今新龙)等县,接着按中央指示致电红二、六军团会师共同北上。5月5日,红四方面军在甘孜成立省级藏族红色政权“博巴得萨共和国”,辖道孚、泰宁(治今道孚县泰宁镇)、炉霍、甘孜、瞻化、雅江等县级苏维埃政府,并成立了博巴独立军。同日,红二、六军团自云南中甸分两路长征进入四川甘孜州南部。之后,红六军团经定乡(今乡城)、稻城、理化(今理塘)、瞻化,红二军团经得荣、巴安(今巴塘)、白玉,于6月下旬先后抵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7月初分左、中、右三路纵队东经草地前往包座集结。8月上中旬,红二、四方面军陆续由包座进入甘南。8月底,红二、四方面军后卫部队通过草地进入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