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07.14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博士生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及学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为了继续保障并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高校应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博士生采取分流淘汰制度。其实,我国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担忧由来已久。21世纪初,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推进,博士生招生规模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但与此同时,博士生延期毕业率也有所上升。近十年,博士生延期率从10%上升至20%。截至2019年,延期毕业博士生群体已占到在读博士生的1/3[1]。从延期博士生的学科分布看,人文社科博士生的延期率明显偏高。根据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The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公布的最新数据,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持续居高不下,人文类和社科类博士生七年未完成率为70%和60%,十年未完成率为51%和44%[2]。从博士学位获得年限来看,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稳定在6~7年,而人文社会学科高达7~9年,且仍呈现上升趋势[3]。反观我国,人文社科博士生的就读情况也不容乐观。已有统计结果显示,2003届、2008届、2013届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累计延期率为53%、58.29%和64.46%,比理工类学科平均高出4.8个百分比[4]。其中,历史学和教育学位居前列。 在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围绕博士生延期的争论见诸报端: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原因何在?如何看待博士生延期毕业?以及从何入手改善博士生延期现状?聚焦现实困惑,已有研究者对博士生延期原因以及改革举措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所有延期原因中,首先,院系环境一直是学者关注的核心要素。一般而言,博士生均隶属某学术部门,该部门是制定学位要求和颁发毕业证书的组织单位。Vreeland和Bidwell指出,学术部门兼有规范行为和提供服务的重任[5]。在行为规范方面,不同项目的要求大相径庭。有研究指出在强调实地调研的学科,博士生更容易延期毕业。有研究则认为严苛的毕业要求也会使博士生延期毕业[6]。Nerad和Cerny报告称,那些无须论文发表的院系,博士生修业年限明显更短[7]。另外,院系服务也同等重要。众多研究者指出,缺乏资助显著降低了学业完成率,但也有研究者批评助教资助延长了博士生学习时间[8]。课程学习是学术训练的重要一环,Hansen的一项研究却指出博、硕课程高度雷同,这已经成为博士生延期的重要隐患[9]。学术支持力度也决定学业完成速度。Golde报告称在支持水平较高的院系,师生沟通和生生合作频次更高,这有助于博士生按时毕业[10]。其次,导师指导对博士生也十分重要,导师既是“学术部落”的看门人,又是博士生学术生涯的“引领者”。Kluever证实缺乏指导是博士生延期的主要原因[11],Monsour也指出缺少及时反馈会诱发博士生退学[12]。学生的科研基础和学术动机同样是完成学位的重要前提,Vanours认为那些缺乏训练的博士生显然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13],Huston则指出拥有较强学术动机的博士生能更早完成学业[14]。最后,Johnson证实时间投入与研究进展呈正相关,而拖沓是论文写作的最大障碍[15]。 综上,博士生延期毕业受院系环境、导师指导以及个体素质的共同影响。但从已有成果来看,各因素所占权重及作用机制等问题仍未明确[16]。此外,现有研究极少关注到不同学科博士生的差异。本研究认为,对博士生延期问题的探讨无法摆脱学科关照。托尼·比彻指出,学科文化决定共同体的话语体系、开展科学研究的范式以及青年学者的培养方式。根据学科亲缘性,人文社科共享宽广的知识基础。在认识论上,它们认为研究对象是解释性的、社会建构的,并在互动理论的指导下对知识采取混合的研究路径。此类学科在学术期望、学生考核、导学关系、资金支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故而,结合博士生延期的突出程度和人才培养的学科差异,本研究拟从人文社科博士生群体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法揭示影响博士生延期的关键因素,并运用访谈调查法深入挖掘各要素所占权重及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特征 研究数据来自上海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大学针对博士学位申请者开展的“博士生求学历程问卷调查”。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匹配了该校博士生各项基本信息。A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A大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批开展博士生教育并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每年招收将近六百名博士研究生。作为全国博士生教育的重点学校,案例高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12年,A大学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学术型博士生的学习年限调整为四年,硕博连读及本科直博为五年。本研究所依托的“博士生求学历程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博士生对院系制度、导师指导、课程设置和支持条件等的评价。自2010年始,A大学已经开展了十余次“博士生求学历程问卷调查”。本研究提取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1099名博士毕业生的数据,调查样本基本涵盖了该时段从A大学毕业的所有博士研究生。根据研究需要,数据剔除了来华留学博士生、港澳台生源博士生、专业学位博士生和理工科博士生,最终收获有效样本555位。详细样本特征见表1。 表1 人文社科博士生求学历程调查样本特征
类别 | 维度 | 未延期人数占比 | 延期人数占比 | 博士总数 | |
性别 | 男 | 48% | 52% | 286 | |
女 | 34% | 66% | 269 | |
学科 | 哲学 | 25% | 75% | 44 | |
经济学 | 56% | 44% | 47 | |
法学 | 50% | 50% | 56 | |
教育学 | 39% | 61% | 197 | |
文学 | 43% | 57% | 136 | |
历史学 | 29% | 71% | 55 | |
管理学 | 50% | 50% | 10 | |
艺术学 | 70% | 30% | 10 | |
培养类别 | 普通招考 | 40% | 60% | 534 | |
贯通培养 | 86% | 14% | 21 | |
硕士院校层次 | “双一流”建设高校 | 38% | 62% | 364 | |
普通高校 | 49% | 51% | 191 | |
工作经历 | 有经历 | 34% | 66% | 330 | |
无经历 | 52% | 47% | 225 | |
导师兼行政 | 有职务 | 42% | 58% | 266 | |
无职务 | 42% | 58% | 289 | |
样本总体 | 42% | 58% | 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