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存在,但是,情感和欲望也同样地属于人之本性。人从懂事或明了事理起,就会多多少少地经验到理性和欲望之间的某种不和或斗争,我们通常将那些明知理性的命令是正确的情况下仍然听从欲望(尤其肉体的快乐)而行动的人称为“不自制的人”。希腊文“
”按照字义来讲就是没有自控的力量、不能自制。英文的两个通用的译法是:incontinence和the weakness of the will,也就与中文的“不自制”和“意志薄弱”正好相对应。①按照我们通常对不自制的理解,它至少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才算是不自制:(1)只有当一个人在行动的时候,内心有关于何者当作和何者不当做的理性认知,或者有关于何者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和恶的伦理洞见,但是,他仍然选择相反的行动,听从肉体的欲望来行事;(2)而且在主体采取行动或不行动时,他同时是有能力选择另外一种可能性。不自制可以表现为如下两种:或者他在知道或相信他不应该做这件事的情况下,仍然做了这件事;或者他在知道或相信他应该做这件事的情况下,没有做这件事。② 但是,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中,尤其是在《普罗泰戈拉》352b1-358d4和《美诺》77b6-78c2中极力证明不自制是不存在的,无人自愿作恶,作恶是因为人的无知。苏格拉底为什么反对不自制的现象的根本可能性呢?这当然和他竭尽全力所宣扬的“德性即知识”的唯理主义伦理学有关。③对苏格拉底来说,伦理德性的本质是对人的善恶的知识,某种关于如何正确地使用诸种善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的知识。这种德性的唯理主义(intellectualism)将有伦理知识与作出伦理行动无缝衔接起来,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形成某种“知行同一”,这种做法会导致取消或否认“意志薄弱”或“不自制”(
)现象的存在,因为这种现象与德性即知识相矛盾。本文首先讨论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中对不自制的可能性的反驳,这主要是指苏格拉底对知识意义上的不自制的反对;之后,对传统的经典解释进行反驳,最后提出苏格拉底认可一种称为历时性的信念不自制(diachronic belief-akrasia)的可能性,并论证这种可能性的三个条件。 二、传统的解释 对苏格拉底关于不自制的否定问题深感兴趣的现当代学者们也不乏大有人在④,有些学者认为,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中对不自制的否定论证是有效而有说服力的。他们做出这种推断的理由是基于苏格拉底伦理学的幸福主义倾向,幸福的观念不仅仅是对于无休止的“为什么”问题的问题终止者,而且还具有一种伦理意义上的驱动力,对幸福的欲求是所有行动的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动机。甚至有些学者宣称,对苏格拉底来说,理性欲望是一个伦理行动者所具有的唯一欲望,换言之,人仅仅具有基于对幸福的欲求之上的理性欲望。这种解释被称为传统的经典解释⑤,其代表就是厄尔文,他认为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只有理性的欲望和理性的动机,一个有德性的人在按照理性知识来行动的时候并不会同时感受到同样强烈的非理性欲望,也就是说他没有理性与欲望之间的内在冲突或斗争,因为伦理知识与强烈的非理性欲望是不相容的。⑥他认为,苏格拉底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只认可以善为欲求对象的理性欲求(good-dependent rational desires),直到《高尔基亚》,才出现了独立于善的非理性的欲求(good-independent non-rational desires),这可以被看作是早期对话和中期对话的一个分水岭。⑦ 但是,D.德沃热(D.Devereux)和T.C.布兰克豪斯/N.D.史密斯(T.C.Blackhouse and N.D.Smith)都注意到,在苏格拉底的伦理学中存在着非理性的动机。⑧他们认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在行动的时候尽管听从理性知识的命令,但是,在行动的同时,他能够感受到非理性的欲望和激情,只不过,知识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他可以不理会这些冲动。而对于传统解释来说,在苏格拉底那里应该只有知识与无知的区别。我认为这种传统解释太过于一味地强调知识或理性对伦理行动的作用,而完全忽略了意愿的、情感的、欲望的因素对人的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有动机性的作用。此外,这种解释似乎太过天真地高估了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必然联系,就像亚里士多德所批评的那样,这显然有悖于日常经验,因为在日常的伦理实践中,人可以基于一时的血气冲动或情绪失控而作出让自己懊悔的事情来,这种懊悔的心境就恰恰证明他在事后恢复了何者对自己是最好的理性认知或信念,而这种知识或信念应该在他行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且苏格拉底本人在一些文本中也使用过欲望(
:《凯米德斯》167e1-5;《美诺》77a3-78c2;《高尔基亚》493a1-b3)和理性愿望(
:《普罗泰戈拉》340a7-b1)的字眼,他在《凯米德斯》167e1-5中认为,
是对快乐的欲望,而
是对人的另外的善的欲求,尽管苏格拉底所做的这种区分并没有被系统地运用到所有讨论中,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在使用这些词语时,他隐约地意识到这些非理性的欲望会对人的伦理知识造成冲击或威胁。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是,苏格拉底在《拉凯斯》191c8-e2提到一位勇敢的人不仅能够在战场所向披靡,在面对海上的危险、贫穷和疾病、痛苦和恐惧时镇静自若,不退缩,而且他也擅长于与欲望和快乐作战。如果欲望和快乐并没有任何驱动力,那苏格拉底所说的“擅长于与欲望和快乐作战”就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