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减贫事业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一个从党和国家到人民群众,各方“志同道合”的奋斗进程。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到,在广泛动员下,我们“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既需要党和国家总揽全局,也需要继续引入各方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也就是说,国家、市场、社会要在共同意志下共同行动,制度的引导、资源的投放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激发个体的内生动力为目标,塑造内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么,宏观的制度、政策、环境、体系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个体链接起来,实现对“人”的能动性的调动、对社会文化主体性的激发的?这亟待探讨。 从我国既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链接基于一种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制度下,让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走向“志同道合”的路径。我国各个时期的减贫工作都以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通过赋予生产资源、改善生产环境等促进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和发展能力,消除了大面积的农村贫困;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从输血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促使个体得以自力更生、摆脱贫困,最终迎来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吴宝国,2018:23;李棉管,2017:217;汪三贵,2008)。而伴随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价值观念也愈益多元,加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这给建立共识、团结各方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志同”才能“道合”。发展的路途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即便目标、终点相同,发展的主体基于不同的制度规范、地方文化等对于如何发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张汉,2014)。因此,只有“志同道合”,即以“一条心”的态度和意念为基础展开行动,才能塑造出有韧性的社会关系,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种种分歧和障碍,实现内生发展、迈向共同富裕。在费孝通看来,“‘心’是个人自我体验和修养的一个概念”,透过“心心相印”“将心比心”,个人的态度导向社会关系,在“人-社会-文化”的连续体中彰显主体性(费孝通,2009:457-458,513)。可见,从“志同”到“道合”,本就是一个“人”经由“态度-行动”而通达“社会-文化”的连续过程。透过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到,在摆脱贫困、求得发展的道路上,国家的构建、市场的扎根、社会的盘活交织在一起,既具有各自的机制又不断互相影响,而这些都是通过“人”的互动而展开。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从“人”的层面出发,挖掘从“志同”到“道合”的机理,剖析乡村振兴何以实现的社会基础。 带着这一旨趣,笔者关注到了一个泥玩具的案例。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太昊陵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其将原始图腾抽象化为泥塑,自古以来承载了“多子多福”“家族昌盛”“平安”等意涵,代表了当地百姓对“福”的向往。伴随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改革事业的推进,国家在“扶”的理念下,制定了推动经济发展、塑造文化认同的政策,为淮阳的发展注入了新理念。这赋予了泥泥狗“富”的意涵,即物质财富的载体、精神财富的象征,让泥泥狗从民俗玩具走向文化艺术、走向商业产品,成为地方内生发展平台的有机组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基层干部、关键传承人、一般制作者、销售者、购买者等各方在观念和实践上从“志同”走向“道合”。 一、泥玩具的价值变化:扶、富与福 泥泥狗源自河南省淮阳地区。每年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坐落于淮阳的太昊陵都会举办祭祀伏羲的朝祖进香庙会。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庙会场面十分热闹,香客人头攒动,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大量流通。而泥泥狗则最具特色,其既是用来消灾祈福的祭祀之物,又是供孩童娱乐的民间玩具(郭新生,2008),很受游客青睐。这使得制作泥泥狗逐渐成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发家致富的“金饭碗”(夏先清,2017)。 笔者所在的调研团队于2019年3月和10月两次到淮阳围绕泥泥狗展开了调研,对相关各方进行了访谈,并且对各方互动、玩具制作、销售的过程等进行了观察。①调研中我们看到,各方的互动经由对泥泥狗价值的阐释和界定而展开,既显现了个体自身独特的认知和行动,也呈现出来自国家、市场、社会的制度和规范的影响,这为我们探微“志同道合”的机理提供了切入口。具体而言,价值是一个联通人与物、认知与行为、内在与外在的概念。像阿德勒(Adler,1956)就从绝对真理、物的存在、人的坐标、行为的等同以及四者的混合情况等维度来归纳了价值的概念。价值可以指代主体的内在意义,而这种内在意义反映在其与外在的交互中。案例中,泥泥狗是制作者基于自身认知的实践产物:一方面,其价值由制作者的解读所构成,而这种解读是制作者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共同建构的;另一方面,其价值也由外在环境的反馈而构成,比如其市场价格、评比获奖、社会赞誉等,而这种反馈也通常和制作者本身的技艺、创造力等紧密关联。在时代的变迁中,泥泥狗继承了由传统延续而来的“福”的意涵,也融入了新的价值元素。 (一)“福”的承载 在对太昊伏羲文化的研考中,有说法将泥泥狗的起源追溯至伏羲女娲时代,认为其是基于伏羲女娲抟王造人传说而来,是远古时期以来人们对图腾崇拜的传承,或者是人祖祭拜的物品(宋兆麟,1989;杨复竣,1995;李乃庆,2008)。尽管缺少考据,但就形态而言,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泥泥狗来自远古的说法(张光直,1960)。对泥泥狗价值的表述蕴含在各个民间传说中,而这些表述构成了复合的“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