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察晚近这些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会发现“史料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词。无论是从发表的大量论文还是从各类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来看,“史料学”研究俨然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占主导的“范式”。这一潮流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按照惯常的文学史时期划分,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开始,迄今已有近80年,大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资料散落在当代文学史的现场,而当代文学进行时的状态又往往弃这些资料而不顾。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者们早就意识到,长期的“现场化”和“批评化”不利于建构一个具有学理性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谱系,也不利于当代文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当代作家作品的经典化。正是出于这种历史势能的驱动,“史料化”研究才浮出历史的地表,在展开、迁延和建构文学史的同时,也呈现出它自己的方法论优劣。 一、史料研究的学术脉络 文献考据之学,中国古已有之。乾嘉考据学从明末即兴起,成型于清初,乾嘉时期兴盛起来,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治学方法,“在治学内容上以经史为中心,而旁及小学、音韵、舆地、天算、典制、校勘、辑佚、金石”①。后随着历史和社会氛围的剧烈变动,乾嘉学派于晚清式微。胡适继承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并将清代朴学与西方学术文化思想相结合,使文学在历史观念方面获得了科学的自觉性。②不仅如此,胡适在继承乾嘉考据学派治学方式的同时,将考据学派的“疑古精神”和“历史眼光”一同传承了下来。③但胡适之后,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史料的搜集和考证工作逐渐再次衰落下去,对史料进行勘误、辨伪的学术传统出现了中断的危机。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者们重新开始重视史料的积累,究其原因,这种对史料的关注与历史所遭遇的某种破坏相关,“‘一方面是长期与史料工作原有的基础和传统失去了联系,一方面又迟迟未能确立新的史料工作原则和方法,现代文学研究者相当普遍地缺少这方面的必要准备、修养和实践’,或将史料工作视为‘可有可无’,或‘理解为十分简单轻易,谁都能胜任的杂务和兼差’,其结果就导致史料工作必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的丧失,史料文字的缺漏、删节、改动,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④。史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的丧失,使现代文学研究者们重新重视史料的发掘和考证工作,然而对于现代文学的研究者们来说,这一研究传统,并不是人人都掌握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校勘和辑佚能力的缺乏,成为现代文学第二、三代研究者身上所存在的知识缺陷,因此,对史料研究的重提,成为研究方法上的“历史补课”。⑤ 近年来,史料研究在当代文学领域以极其迅猛的姿态发展起来。关注史料和史料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⑥,但真正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是在21世纪。“近些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洪子诚的《材料与注释》,程光炜的《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重返八十年代》,吴俊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计划出12卷,第一卷1949-1957已经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丛书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学者在做着大致相同的工作,比如以《文艺争鸣》牵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的建立。”⑦除此之外,国家也加强了对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资金投入,“如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就有‘新中国文学史料综合研究、分类编纂与数据库建设’一项;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中,首次将当代文学史料(具体题目为‘50-7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列入”⑧。其中,一批重要学者引领了这一研究风潮并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例如程光炜就史料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挖掘⑨,进行了《莫言家世考证》的系列研究⑩,同时该研究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吴秀明主编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并就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11)总体而言,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但同时可以观察到的是,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文章中,很多学者讨论的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问题和不足。(12)例如,史料研究的基本架构和理念不清晰,将“资料”和“史料”相混淆(13);缺乏对研究对象的价值评估,史料过于“边缘性”“碎片化”,盲目强调研究对象的重要性(14);缺乏问题意识,对常规史料过度信任,使史料研究成为对知识的收集和复述(15);从当代史学视角出发进行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时,缺乏对既有文学史叙述的反思,有可能保留了曾经的历史偏见。(16)诸多问题反映了一个事实:对当代文学而言,史料研究这一治学方式方法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像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被梳理、编制成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方式,基本的概念尚未得到厘清,面对史料的态度以及收集史料的方式方法尚未得到统一。更重要的是面对历史问题的判断力方面,当代文学研究者们理论素养和问题意识依旧需要加强。“这亦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代文学学科尚不成熟,它的‘历史化’还任重而道远。”(17)而这种不成熟和身份上的“暧昧不明”恰恰说明了此种研究方式正处于一个被学者所关注的中心,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且潜藏着无穷活力,是一片亟待被开垦的学术沃土。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昭示了今后该研究方法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向,基础性的史料研究与指导研究的历史理论与“当下性”紧密结合了起来,具有了独属于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特点以及难点。那么,这个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被重点关注且处于成长期的研究方式,究竟是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之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呢?史料研究会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怎样的新气象?当前的史料研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问题?下面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