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饭圈文化治理机制构建研究 胡剑(重庆理工大学)/《当代电视》,2021.10.14~22 新媒体背景下针对不良饭圈文化的治理原则:多元主体治理与重点主体整治相结合。新媒体背景下“饭圈”呈现扩张趋势。一些偶像明星的粉丝动辄数以千万计。粉丝的年龄范围在扩大,粉丝的所在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的粉丝群体在心理特征、经济实力、依赖程度、消费趋向、互动程度、支持及应援力度等方面呈现不同。即使是处于相同年龄、阶层的粉丝,在对待偶像时也存在情绪投入及物质支持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对多元的“饭圈”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引导。在看到粉丝呈现多元化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在“饭圈”中起到最重要作用并亟须进行正确引导的重点人群。 行为模式转变与理性关系形成相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粉丝行为表现出利他化和冲动化的特征。没有无缘无故的利他行为和冲动行为,一种行为表现自有其内在形成机理。粉丝的上述行为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关系界定基础之上的。新媒体环境下,一些粉丝并不直接面对偶像,其与偶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新的信息传播软件及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完成的。在这种信息传播和资方营造的虚拟光晕下,一些粉丝模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限,将家庭关系、亲密关系才能产生的情感引入对偶像的关系中,并从而对偶像产生了太多自己附加的感情与想象。正是基于此种非理性的关系界定,粉丝们才会被诱导而不计成本地购物,才会超过自身需要和家庭需要进行消费,才会产生各种冲动行为。故针对当前粉丝群体中的不恰当行为应贯彻理性关系形成与行为模式转变相结合的原则,即教育者、引导者、宣传者既应着手积极建立健全相应行为矫正机制,推动粉丝与偶像之间理性关系的重建。 网络审美转变与流量有序控制相结合。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主体进行的唯颜化网络审美宣传已对粉丝的审美倾向、审美观点等造成不利影响。美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对事物的综合体验,是对真和善的认同与感受。美虽与一定的外在形象相关,但外在形象并不是构成美的唯一元素,同时也并不存在千篇一律的美的形象。电子数据打造的高度雷同的颜值形象不能与美等同。进行不良饭圈文化整治工作应坚决纠正颜值至上的畸形审美观。新媒体背景下资方利用电子数据易累积、易量化的特点,将人们对美的感受量化为对数据的认可,将人们对美的欣赏等同于一串冰冷的数字。这种唯流化的倾向极大地误导了粉丝的消费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不良饭圈文化治理机制构建: (一)探索建立重点群体多元主体治理机制。针对不良饭圈文化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形成重点群体多元主体治理机制。其一,因应青少年偶像观形成机制,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其二,探索建立多元主体针对性引导制度。当前“饭圈”的数量大,涵盖人群多。根据信息传播的创新扩散论,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接受信息,其还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理解特征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创造。(二)进行虚拟行为矫正和理性关系重建。针对一些粉丝出现的不良追星行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形成矫正调整长效机制。其一,形成重点人群虚拟亲密行为矫正机制。其二,形成重点对象理性关系引导机制。(三)探索建立流量控制应援限制长效机制。针对在网络领域出现的不良审美倾向和不良应援现象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形成矫正调整长效机制。其一,建立网络领域流量控制应援打榜限制机制。其二,形成多元化多层化偶像审美观。(四)夯实心理矫正心理关爱长效机制。针对在一些粉丝的心理特征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形成健全调整长效机制。其一,健全心理矫正调整长效机制。其二,健全心理关爱心理引导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应健全家庭成员情感关爱机制、社会多元主体关爱引导机制。(五)完善“饭圈”关停转调长效机制。针对在“饭圈”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可着重从以下方面形成矫正调整长效机制。其一,建立或健全社群组织规范化长效机制。其二,形成社群组织黑产化防范机制。具体而言,应夯实“饭圈”组织平等化建设长效机制、“饭圈”组织扁平化建设长效机制、“饭圈”组织资金流动监管机制。夯实“饭圈”组织平等化建设长效机制要求网络主管机关、“饭圈”组织者、偶像等应引导粉丝回归平等交流平台的定位,引导粉丝们在社群中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和联系。其三,健全不良饭圈文化及行为整治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应健全失范“饭圈”行为及时处置制度、打赏及应援消费行为未成年人禁入制度。健全失范“饭圈”行为及时处置制度要求对网络等新媒体上出现的“饭圈”粉丝互撕谩骂、造谣攻击、拉踩引战、打榜刷数据、进行偶像粉丝攀比等失范行为及时采取处置措施。